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5月17日,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汇街道中山社区,97岁老兵夏丰鸣的家中,7名小学生围坐在一张黑白老照片旁,听夏丰鸣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2年,画面中,一名少年眼神坚毅地看向镜头,那正是14岁的夏丰鸣。彼时他尚在读私塾,常听闻侵华日军“三光”政策下的残暴行径,爱国之志逐渐在心中升腾。
“1942年8月,我正在屋里读书,听见窗外有人说话,原来是爱国人士到我们村动员村民参军。我心里好像一下子被点亮了,再也坐不住了,冲出屋子去报名。”夏丰鸣说,不久后,他跟着部队离开了家,给父母留下了这张照片。
图为1942年的夏丰鸣。(受访者供图)夏丰鸣久久地望着这张老照片,回忆着往事。97岁的他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腰背挺得笔直,依稀可见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我当时年纪小,被编入鲁中军区青年队,成为一名战地卫生员。每天脖子上挂着剪刀、背着沉重的医药箱,在枪炮声中抢救伤员。”根据地没有专门安置伤员的场所,夏丰鸣冒着枪林弹雨为伤员就地治疗。遇到重伤员,也只能往安全的地方挪一挪就开始施救。
12年戎马生涯里,夏丰鸣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53次,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抗美援朝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等纪念章、奖章11枚。14岁少年逐渐淬炼成钢铁战士。
“长津湖的冷,钻骨头。”讲到长津湖战役,夏丰鸣下意识地摸了摸膝盖。“零下4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我们穿着单薄的衣服长时间卧在雪里,晚上不敢睡觉,一睡着可能就冻死了。水冻住了,就抓一把雪吃;食物冷得硬邦邦,就在嘴里一点一点含化。好不容易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炒面,还没送到嘴里又冻成了冰碴子,只能就着飘进碗里的雪花赶紧吃完。脚冻肿了穿不上鞋,干脆光着脚在雪地里行军。”
“那不得把人冻坏呀?”一名小朋友问。
“人在那种情况下是感觉不到冷的,心里像有一团火,一个劲儿地催着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夏丰鸣摸着小朋友的头回答。
夏丰鸣在给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新华社记者袁敏 摄站在一旁,夏丰鸣的女儿夏胜军却心疼地叹了口气。“怎么可能冻不坏呢?他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后,医生从他的脚后跟上扒下来的坏死组织,像碗底一样厚;右腿两次被炮弹炸伤,又长期在极寒天气里受冻,回国后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度卧床6年,至今遇到阴雨天就疼。”她说,有一发炮弹贴着父亲的帽檐炸开,震聋了他的左耳,听力再也没有恢复。他身上的伤痕更是不计其数。
身体上的伤痛,夏丰鸣很少提及。“有两句话他常挂在嘴边:一句是‘共产党员不言苦’,一句是‘为人民服务’。”夏胜军说。1954年,夏丰鸣转业返乡成为一名医生,给不少老乡免费治过病。
离休后,夏丰鸣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把红色故事带到更多地方。2023年,东营区组建“老兵宣讲团”,他成为宣讲团成员。17日的这场“微课堂”,已经是他加入宣讲团以来第47次开讲。
“我是亲历者、是见证人,只要还有力气,我就要把所见所闻讲出来。”夏丰鸣抚摸着胸前的勋章说,“红色基因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火种,我要把这火种传承下去。”
来源:新华社
作者: 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