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行业集体呼唤汽车工业常识#【#安全始终是汽车行业的底线#】有人说,高速发展中的小米,还是会把那些新旧车企曾经犯过的错,都再重走一遍。
这也让曾自诩为“行业新人”的雷军意识到,“小米已不再是行业新人,在任何产业里都没有新手保护期,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这也意味着,造车仅约四年的“后来者”小米,在一路狂奔之后,开始逐渐触摸到已经存在了百年之久汽车工业的规律与常识。
毫无疑问,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加速了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但肆意生长的背后,也有一些新入局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威马汽车因核心技术匮乏、资金链断裂等因素而破产;而拜腾汽车烧光84亿元都没能造成一辆汽车。
这些前车之鉴都在警示着,汽车制造绝非一蹴而就,简单的复制粘贴带来的,是制造体系能力不扎实所暴露的各种问题,比如延迟交付、遭遇起火、幽灵刹车、智驾不安全等等。
正如有人所言,手机死机尚可重启,但汽车安全却关乎生命,没有第二次机会。安全始终是行业的底线,并不区分要求是高或是低,预期是峰或是谷。
诚然,汽车产业不同于快消品领域,一家成熟的汽车企业,往往需要充分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更重要的是,安全冗余不能向成本妥协,技术验证不能为速度让道。
在新能源浪潮下,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在三电技术等核心领域领跑全球。中国汽车工业也从市场换技术成功转向技术输出的华丽转身,奥迪与上汽、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便是有力例证。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说,安全是底线,技术是魔鬼。做一个平台一般要用6年时间,但现在国内好多企业成立也不到6年,它就能出来好多车。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说,蔚来虽然致敬了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但没有抄袭它们。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有些企业看到了风口用三倍工资挖人,是少走了非常多的弯路,但先模仿再超越并不利于社会创新。
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工业,不仅是简单的生产和销售,更涉及到复杂的技术研发、质量管理、供应链整合等多个环节。而这些企业家们近日的表态,尽管有行业内利益博弈的因素,但其背后反映的,更是行业对“汽车工业常识”的集体呼唤。
守住安全底线,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提倡创新驱动……太阳底下无新事,回归百年汽车工业的规律与常识,希望小米在造车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