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中国人寿获批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5月16日,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连同此前已获批的前两批改革试点,前后三期资金共同助力“鸿鹄基金”在稳市场稳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前,中国人寿控股子公司国寿资产和新华保险旗下资产管理机构合联成立的鸿鹄一期500亿资金已经成功落地;目前,鸿鹄二期200亿资金也将计划在近期入市。
2024年年报中,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蔡希良表示,作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践行者,探索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引领创新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业绩方面,在2024年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背景下,2025年一季度,中国人寿的归母净利润达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净利增长背后是中国人寿投资收益的驱动,该指标从2024年一季度的54.64亿元大幅增至251.79亿元;保费收入方面,一季度公司的保险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实现总保费人民币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0%。
获批设立鸿鹄三期
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官宣约一周便迎来新动向。
日前,国寿资产于5月13日获批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鸿鹄基金三期。
值得一提的是,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国寿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鸿鹄基金三期将一以贯之地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国寿资产和相关机构将尽快推进鸿鹄基金三期落地相关工作,实现中长期资金尽早入市,坚定做耐心资本,全力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实际上,中国人寿参与了金融监管总局的首批试点项目。
2023年10月,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出资500亿元发起设立鸿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即“鸿鹄一期”),且两家保险公司通过旗下国寿资产、新华资产投资设立国丰兴华作为鸿鹄一期的管理人。资料显示,鸿鹄一期是首只由险企设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基金聚焦投资二级市场优质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鸿鹄一期的500亿资金已经成功投资落地,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实现了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截至2024年末,鸿鹄一期总资产533.76亿元,净资产527.16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12.61亿元、净利润9.17亿元。
今年1月和3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试点,规模共计1120亿元。第二批试点中,鸿鹄基金获批200亿元,计划近期投资入市。投资范围上,鸿鹄二期将投资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且标的公司应当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需求相适应。
2024年年报中,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蔡希良表示,作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践行者,公司坚守根本宗旨,更加全面、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投资实体经济存量规模超4.62万亿元,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投资规模分别达2.37万亿元、3.03万亿元,探索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引领创新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投资收益增3.6倍
日前,中国人寿发布一季报显示,一季度中国人寿实现营业收入1101.77亿元,同比下降8.9%;实现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对于净利润的增长,中国人寿表示,主要原因是该公司持续深化资产负债联动,不断加强承保管理,同时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股市好于2024年同期,推动险企投资收益大涨,拉动中国人寿业绩增长。一季报显示,1—3月,中国人寿实现投资收益为251.7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4.64亿元增长3.6倍。
实际上其他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大幅增加。2025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投资收益分别为296.42亿元、122.18亿元、97.72亿元、70.64亿元,而在2024年一季度,则分别为-69.71亿元、24.94亿元、-17.19亿元、-15.47亿元。
投资收益也是中国人寿2024年业绩大增的原因。去年9月,股市在政策利好因素下强势上涨,中国人寿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85.67亿元,同比增长30.50%;归母净利润1069.35亿元,同比增长108.9%。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国人寿2024年净利润首次超过1000亿元,并创下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底险企“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一年,进一步松绑险企的偿付能力,可以让保险公司在投资上市权益资产时减少“后顾之忧”。与此同时,中国人寿也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51.7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转型成效明显。
负债方面,在去年一季度高基数的基础上,中国人寿的保费稳定增长。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实现总保费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续期保费为2469.75亿元,同比增长9.7%;新单保费为1074.34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短期险保费为人民币414.94亿元,同比增长19.2%。退保率为0.29%。
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的总资产达6.97万亿元,投资资产达6.82万亿元,较2024年底均增长3.1%。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持续深化资产负债联动,不断加强承保管理。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公司偿付能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46.1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99.34%。在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中,公司连续27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