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能源发电企业如何及时调整布局、加速转型升级并抢抓发展机遇?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嘉泽新能,与公司董事长陈波面对面交流,围绕公司创新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向综合性新能源电力供应商转型,以及塑造新能源电力资产全生命周期运营、托管、交易核心能力等话题,深度解码嘉泽新能的“经营之道”。
全国布局丰富“生态圈”
当下,嘉泽新能正在加速进行全国布局。今年计划在黑龙江、吉林、广西区域投资建设582.4兆瓦的风力发电项目,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投资建设100兆瓦/4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项目。
“嘉泽新能是2010年成立的,原名是‘宁夏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改名为‘嘉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随着业务不断拓展,我们已经走出宁夏、走向全国,覆盖西北、东北、华东、华南、华北五大区域的23个省份,构建了从风资源优势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节点到电力消纳需求旺盛区域的全国性布局。”陈波说,目前公司总资产超过220亿元,开发、管理、运营的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3吉瓦,已跻身一流新能源上市企业行列。
各类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的背后,是嘉泽新能塑造的日益丰富的新能源优势生态圈。经过多年摸索,嘉泽新能形成了新能源电站“开发—建设—运营—出售”、新能源电站运维管理服务、屋顶分布式光伏、新能源产业基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五大板块协同发展的业务形态。
“这五大板块业务联动发展,嘉泽新能灵活的‘滚动开发’模式,全程控制下的供应商一站式服务,‘全生命周期、全业务范围、全供应链条’的资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绿电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等,都进一步推动企业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陈波说。
目前,依托五大板块上下贯通、五大区域协同发力,嘉泽新能进入发展快车道,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售电及其配套服务的综合性新能源电力供应商,并网装机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聚焦“屋顶”挖掘高收益
当前,我国新能源电力发展突飞猛进,源、网、荷、储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贴近用户、建设周期短、投资规模小、土地空间占用少和商业模式多样、数字化运营管理等优点,进入产业发展关键期。
嘉泽新能的核心业务是发电、售电。近年来,嘉泽新能大力开展屋顶分布式光伏业务,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业态的重要拓展方向,以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开发市场,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专注于为工商业领域用电提供分布式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业是风电,以往光伏发电占比很小,但是这几年也在转变思路,开始发展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收益比较高,80%的电可以就地消纳,直接卖给用电企业。目前,我们采取渠道合作开发的模式,迅速在‘京津冀’‘鄂豫皖’及‘珠三角地区’等负荷中心区域布局,实现了分布式光伏业务以点带面的快速切入。”陈波说。
截至2024年底,嘉泽新能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已覆盖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重庆、四川、江西、海南等13个省份,并网项目达102个,总容量超200兆瓦,并获取多个负荷侧用户。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做一些分布式储能、共享储能电站项目,自用或者出租,通过谷时充、峰时放,节省用电成本,再结合绿电交易等手段,帮助客户在用电过程中实现智慧、零碳。”陈波介绍说。
“链式”高效运转保盈利
嘉泽新能专注新能源发电的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积累了较强的项目渠道获取及开发能力,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目前期选址、开发审批、资金筹措等工作,确保上下游产业链高效协同运转。
凭借雄厚的新能源开发和管理经验,嘉泽新能成功进入我国民营新能源发电的领先梯队,不断投资新的风电、光伏、储能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引入大型风电、储能电池制造等行业头部企业,形成绿电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高效开发及就地消纳,助推区域经济在绿电产业链循环中高质量发展。
“公司上市至今,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网装机容量从上市之初的不到1吉瓦增至去年底的2.28吉瓦(不含已出售项目容量),收入规模从8亿元上升至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1.65亿元增长到6.3亿元。”陈波说,特别是近两年公司净利润均保持在6亿元以上,单个季度的盈利已超过上市前公司的年度盈利水平。
目前,嘉泽新能核心业务发展稳健,并且业务规模持续提升,夯实了公司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强化盈利能力的同时,公司坚持稳定的分红政策,每年分配的利润均超过当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30%,上市至今累计现金分红约13亿元。
“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盈利水平持续提升的情况下,作为以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我们将加大与负荷侧企业合作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创新,继续丰富绿电应用场景,比如绿氢、绿氨、绿醇等都是可选择的方向,打造更多‘新能源+’项目,把绿电转换成新的绿色产品。”陈波说。
上一篇:中国将对巴西等5国试行免签政策
下一篇:中斯新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