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杨艺茂 乐山观察 冷润雨
“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5月15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通桥专场,乐山市五通桥区委书记陈林强带来一个工业强区的暖心故事。
发布会现场。第一个故事事关五通桥老百姓的“小难题”。
“忆起曾经的老市场,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坑洼的地面、拥挤的过道、随意停放的电动车,但是在五通桥,王爷庙便民市场不仅承载着盐业码头的烟火气,更是一代代居民的生活记忆。”陈林强说。
要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五通桥根据民意诉求,迅速建设“桥鲜荟·智慧农贸市场”。
像这样从小处着手,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具象化的举措还有不少。立足群众停车难、买菜难、如厕难等“刚需”与“急需”,五通桥区深入开展“四公一农”建设提升三年行动,整合资金17.06亿元,建设公园(绿化节点)35个,城市驿站(公厕)44个,高品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第二个,是关于传承与希望的故事。
1888年,五通桥“通材书院”在盐商的捐资助学下顺利创办,历经百年沧桑,这里培育出了“党和人民的好女儿”革命烈士丁佑君、国学大师杨永福等杰出人才。现在,这里是五通桥中学。
名字变了,让孩子们享受更好更优质教育的初衷没变。随着通材初级中学启动新建工程,今年9月,新学校将建成投用,迎来首批学子。值得一提的是,新学校建设背后,也有当地企业捐资助学的身影。
从青砖黛瓦到智慧校园,办学条件改变了,不变的是五通桥崇文重教的情怀,以及当地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2024年,五通桥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2021年增长1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