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 沈宏
一
麦子熟了,麦田里飘着成熟的清香。陈麦生站在田埂上,指尖捻开一颗麦粒,麦粒白浆黏在指纹里,麦香真好闻!这是全村最后一片没有荒芜的麦田,麦田沿着缓坡起伏,金浪翻涌。
几年前,陈麦生大学毕业回到祖祖辈辈生活的麦香村。村里的田地大多荒废了,村上许多青壮年到城里打工赚钱,女的能嫁到城里的也都出去了,只有老人成为“留守者”,整个村子安静得如同一潭死水。陈麦生看到自家的麦田也行将荒芜,便着手打理。这两年麦田长势越来越好,金黄色的麦田宛如一幅巨大的油画,那饱满的麦穗在阳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讲诉大地的故事。
“麦生哥!”堂弟阿勇骑着电动车从田埂上冲过来,指着村口方向说:“东头的麦田来了一群城里人!”陈麦生立马坐上电动车到村口,看见几个城里人正往麦田深处钻。姑娘的碎花裙摆勾住麦穗,戴运动帽的男子举着单反倒退拍摄,麦秆在他们脚下发出细碎的断裂声。
“别动!”陈麦生一声喝止。
穿帆布鞋的姑娘慌忙退后,压倒了麦子。
“对不起,我们赔钱!”戴墨镜的男人掏出皮夹,陈麦生却盯着单反屏幕:蓝天白云,柔和的光线中麦穗镶着毛茸茸的金边,穿白裙的姑娘仰头接住飘落的麦芒,好看!
“不要赔钱。”陈麦生掏出二维码,“照片发朋友圈,配‘麦香村黄金海岸’。”
不久,陈麦生的“黄金海岸”成了网红点,是麦香村一大风景。许多城里的人来麦田拍照打卡,陈麦生每人收费10元。
陈麦生赚钱了,把老宅改成民宿,叫“金色麦田守望者”,订单一茬一茬的。阿勇媳妇和几个村里的妇女在院墙边支起麦饼摊、水果摊、小商品摊,曾经空置的晒谷场停满私家车。
宁静的麦香村有了生气,游客在网红秋千上尖叫,无人机掠过麦田上空。曾到城里打工的村民又纷纷返乡,仿效起陈麦生的做法,有的种植花草,有的种植瓜果。金色麦田的周围出现了彩色花海与瓜果长廊。
翌年,村委会改选,陈麦生当上了麦香村的村委会主任。
二
秋天的麦香村花果飘香。
村委会就在村口,外来人一眼就能见到“陈家乡麦香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字。陈麦生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刚才就有几拨人找他,又有四家要改种薰衣草、虞美人、油菜花、向日葵;还有王寡妇家把水田改成了荷花塘,在水塘挖出宋代石磨盘,上面得知后要派考古队来村里调查情况,可能地下埋藏着未被发掘的历史文脉。
事情一大堆啊!不过陈麦生还是常到他的麦田遛达一下,有时是中午,有时是傍晚。在麦田里他可以想许多事。这个季节,麦田还没有播种,松软的泥土在暮秋的阳光下泛起一层薄雾,空旷的麦田里有残留的麦秆。
陈麦生和苏小迪在麦田里又相遇了。陈麦生又看见苏小迪的白帆布鞋踏在田埂上。三年前正是这个姑娘闯进他的麦田,裙摆沾满麦屑,却拍出了让村子爆红的那组照片。
“麦生哥,我们做的第一个麦田记忆盲盒。”苏小迪递来样品盒,心型琥珀里封着三粒麦种、青铜色麦穗书签,“网上预售量很好哎。”她手腕间的麦秆手环还是去年丰收时陈麦生编的。
陈麦生瞅着苏小迪笑笑。
“麦生哥,我们文创公司开发建造的大型麦田游乐场计划书你看了吗?”苏小迪急切地问。
陈麦生瞅瞅苏小迪,又望望眼前的麦田,说:“小迪,你想过吗?你的所谓的大型麦田游乐场要占据我们村多少土地?我们土地没有了,我们怎么生存?”
苏小迪说:“靠旅游啊!麦田游乐场能带动村里的旅游业发展。”
陈麦生摇摇头说:“土地是我们的根本。”陈麦生想起父亲临终时的话,我们农民只有脚踩土地心里才踏实。
“好了,小迪,不跟你说了!我要去抖音上直播带货,推销我们村的麦香饼和麦秆手环。”
苏小迪忧忧地望着陈麦生远去。不久,陈麦生的抖音直播带货打开了麦香村土特产品销路,产品远销国外。
三
又是麦熟的季节。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陈麦生站在麦香村新修的花海栈道上,看游客们在夕阳下穿梭。前几天,市里有关部门通知陈麦生,说村上王寡妇家的水塘挖出的宋代石磨盘已经被有关专家认定为宋代珍贵文物,这将成为麦香村又一大景点。
穿过花海,展现在眼前的金色麦浪层层起伏……陈麦生恍惚间感觉像一群穿着金色裙子的舞者在欢快地跳舞。麦田里,新娘苏小迪和她的新郎正在拍婚纱照。远处,暮色中“金色麦田守望者”的霓虹灯在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