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初夏的清晨,阳光洒在乌江河面上,波光粼粼。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思渠镇社区居民安荣成漫步在江边步道,望着清澈的江水,顿觉心情舒畅:“以前乌江边上总有垃圾,现在党员带头清理,还发动大家一起保护,江水越来越清澈,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共护乌江碧水长清,正是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助力生态保护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在乌江流域党建联建格局中积极作为,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和铜仁市委签订的新一轮《关于深化乌江流域党建联建三年行动协议》部署,以党建为纽带,将联建村串联成势,通过“联部门、联行业、联企业、联村寨”,推动省市县63家机关和企业党组织与乌江流域25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联建,通过一江共护、一业共推、一水共兴,推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实效,蹚出一条“傍水吃水”强村富民路,持续擦亮“千里乌江党旗红”党建品牌。
——推动一江共护。沿河自治县与省市联建单位党组织密切协作,将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协同治理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党组织领导下流域统筹、跨区联动跨区联合治理协调机制,先后选取25个沿岸村(社区)建立党支部党建联建点,推进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组建“生态保护”先锋队定期开展联合巡河行动,共护乌江碧水长清。
“乌江流域黔渝两省(市)五县基本形成联合巡查、协作共治、应急协同、交流互动、信息共享的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切实营造了守护乌江就是守护我们家园的良好氛围。”沿河自治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鲁顺洪说。
如今,乌江沿河段水质总体为“优”,国控水质监测断面优良率达100%,鱼儿嬉戏、候鸟翩飞的美景随处可见。
——实现一业共推。沿河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挥乌江流域生态价值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乌江两岸强村富民。
地处乌江沿岸的思渠镇下庄村,借助支部联建单位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当地傩戏、土家摆手舞、哭嫁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土家族传统服饰展演、山歌对唱等民俗活动融入旅游发展,同时以乌江纤夫文化为脉络,打造沉浸式民俗体验项目,让游客在聆听古老船工号子中感受乌江文化的雄浑厚重。
“借助党建联建发展契机,我们不断丰富沿线旅游业态,将乌江山峡、思渠古镇、民族文化陈列馆等景点串联成线,协调联建单位资金修缮土家民俗博物馆、建成思渠码头项目和湿地公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土家特色古镇基础设施。”思渠镇党委书记谯政勇说。
2024年,该旅游线路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带动沿线40余户村民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增收致富。
——聚力一水共兴。2024年12月,投资9.08亿元的乌江航运扩能工程乌江渡-龚滩三级航道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成为乌江流域党建联建三年行动的有力实践。
“围绕省委乌江航运复苏战略,省市县交通运输行业着力写好‘水文章’,先后完成乌江流域智能调度系统引入运行,实施乌江1000吨级航道、夹石特大桥、乌江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建设,为推动乌江航运复苏注入强劲动力。”沿河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静介绍。
联建开展以来,沿河自治县沿江联建各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复兴乌江水运蓝图,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全面谋划产业联结、人才帮扶、文旅融合、生态公路、组织联建“五个一”联建项目130余个,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推动乌江流域生态保护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