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高考生,你家书记校长喊你上南师啦!5月8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联合扬子晚报推出重磅策划,由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领衔,邀请南师大知名校友、江苏16所顶流中学的18位党委书记、校长组成“超强天团”,为考生带来权威报考指南。这些从南师校园走出的教育领航者,正将南师大的文化基因播撒在江苏教育的沃土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南京师范大学1997届校友、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夏广平的南师情缘。
1,您当初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报考了南师大?
答:1990-1993年我就读于南京市晓庄师范。中师毕业时,我以晓庄师范学校综合测评最高分的成绩得以保送南京师范大学,就读于物理科学技术学院。大学四年,南师的教育给予了我扎实的学科专业功底、探索求知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也进一步坚定了我成长为一名优秀教育者的决心。1997年本科毕业后我到金陵中学任教。2002年,因为对自己知识浅薄的不满,也因为对母校的深深眷念,我重新回到母校参加了教育硕士的学习,拥有了再次到母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四年学习时光。这段经历,为未来的教育之路积蓄力量。
2,还记得入校那天的场景吗?
答: 如今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楼一室、一草一木,都像是被时光镌刻进记忆深处。尤其是入学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学院安排了迎接新生活动,师兄师姐们都非常热情。开学的那一天,见到了班主任何向东老师,一下子被“震住了”,班主任老师好英俊帅气啊!何老师那时刚刚留校,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大学老师了,可是四年,我一直觉得他是非常有经验有艺术的一位老师。那时我从中师保送过来,没有参加过高考,既觉得非常幸运,也有一丝忐忑,不知道没有经历过题海磨砺的自己能否跟得上学习的进度。入学第一天的晚上,学校就安排了英语的分班考试。何老师非常细心,专门找了我,建议我既然中师三年没有学过英语课程,就不要跟本班同学上同一等级或者干脆改学日语。可是我不想脱离本班同学,暑假也自习了,于是我坚持参加了英语分级考试。很快考试成绩出来了,居然还很不错。何老师又一次专门找了我,对我进行了表扬鼓励。这是刚入学短短几天的两次谈话,让我很快被何老师的细心贴心感动,这份关心成为我初到南师时,最温暖的回忆之一。后来我在渐渐接触到更多老师后感受到,这就是南师教育人的文化与情怀。
3,在南师的求学岁月,哪些老师对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答:母校的老师们以渊博的学识、兢兢业业的作风,温和热情的态度为我未来走上讲台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张坤仪老师、李增林老师、陆建隆老师、吴伟老师、仲扣庄老师、陈娴老师、许根稳老师、周延怀老师……记得他们的课,记得他们年轻时的样子,记得与他们相处的时光,记得与他们间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我影响非常大的还有刘炳昇老师。刘老师教授《中教法》课程,虽然他没有直接负责我们班的课,但他和他那些神奇的实验让我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我意识到实验能让学生将很多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在刘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影响下,我多年来也坚持实验教学的研究,改进传统实验装置,开发与制作新的实验教具。后来,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我提出了全校做“创意实验展示”的想法,现在这一活动已经成为金陵中学的传统学生活动,也成了金陵中学科创教育的品牌名片。陆建隆老师不仅是我本科、硕士学习阶段多门课程的老师,在我后来到工作岗位上,仍然指导、引领我。母校老师教导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是我教育工作中最厚重的力量。
4,作为金中的校长,您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是怎样的?
答:多年来,我一直把“让教育更完整 让生命更温暖”作为自己的教育追求。“完整的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品格涵养、素养提升;“温暖的教育”旨在给学生以人性关怀、人文关爱,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与心灵世界的成长与丰盈。基于这个教育追求,我始终记得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长,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润泽,以鼓励的目光看看学生的眼睛,以温暖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在学习中充满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
我的教学主张是“为学生文化生长而教”。高中教育不仅是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场关于人性、关于成长、关于未来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学科教学,我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我多年来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的学习环境。无论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还是积极组织各类校园活动,我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成为有文化、有素养的人。
5,9月份又有一批新同学加入南师,您最推荐的校园“宝藏打卡点”是哪里?
答:南师大,素有“素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我最推荐的校园宝藏打卡点之一是位于随园校区大草坪旁,葱翠林木之间的华夏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始建于1933年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是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及其中国门生吕彦直设计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更是一个精妙绝伦的建筑艺术品。华夏图书馆作为国内少数仍以图书馆身份“服役”的优秀文物保护建筑,以典雅、开放、丰富的空间特性和文化传承,给一代代南师大师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于我而言,华夏图书馆是我求学时温暖坚实的港湾。每当我踏入这座图书馆,这位低调质朴、饱经岁月沉淀的“老学者”总能以无声的激励,赋予我力量,让我静心求学、勇敢逐梦。我真心希望每一位新同学都能来到这里,感受它的魅力,开启属于自己的求知之旅。
6,您对9月份进入南师的新同学有什么建议?
答: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这片钟灵毓秀的校园,遇见热血沸腾、熠熠生辉的青春。我有三点建议与大家分享:第一,要在这个最美校园里热爱生活。大胆地去尝试、去体验“校园里的青春”,让每一天都灿烂生花,让每一秒都活力充实;第二,要在深耕专业时文理兼修。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要学会跨学科思考,让多元的知识、融合的场域形成强大的“组合拳”,成为逐梦成长的坚实保障;第三,要在数字潮流中笃学敏行。遇到新事物新技术,要快速学习、勇于实践、善于甄别,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创新中,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