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为发外刊论文,竟安排学生实习窃密?11日,国家安全部披露一起偷贩涉密敏感数据案,案件细节触目惊心。
本该是纯粹的学术合作,却成了某些人交易牟利的幌子,如此祸心,着实险恶。回看案件细节,这位高校学者先是主动强调自己在某校企合作项目中能够接触和掌握重要数据资源;后续在明知涉及我国重要领域敏感数据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在实习中违规搜集并分析,可谓从头到尾心怀鬼胎,比那些不小心落入圈套者性质更加恶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国家安全机关及时发现并公开曝光,也给全社会敲响警钟:国家利益面前,任何蝇营狗苟都会受到严惩,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以“学术合作”为名的窃密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在国家安全机关此前公布的案例中,不乏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会,或打着“项目调查研究”“生态治理保护”之类旗号,安装仪器设备,窃取生态领域敏感数据;或以“诚邀参与国际学术项目,报酬丰厚”等为诱饵,想方设法拉拢我方人员“下水”,交易机密实验数据;或是故作好心出借实验设备,结果却被发现开了后门……“糖衣炮弹”“色情诱惑”“高薪骗局”,社交平台莫名的“缘分”,都可能是有心之人设计的陷阱。桩桩件件,远比谍战剧里的情节更加离奇。
某些国家对华大搞间谍渗透,已是公开的秘密。美国中情局(CIA)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曾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是中情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前段时间,CIA还在社交平台发布中文招募视频——一西装革履的男子用标准普通话向中国公务人员抛出橄榄枝,言辞间暗示可以提供“特殊报酬”换取机密信息。看起来,随着对华情报攻势愈加疯狂,某些国家曾经的暗线已经打成了桌面上的“明牌”。这份证据确凿的“自供状”说明,信息战,已是一场更广泛的心理战、政治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今天,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比过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窃取信息的间谍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疯狂,维护国家安全,也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常识。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机关专门集中表彰了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从协助破获重大间谍案件的出租车司机,到打捞境外窃密装置的沿海渔民,再到举报可疑人员窃拍军事设施的公司职员……人人争当“安全卫士”,把维护国家安全融入日常、见于行动,就是在为14亿人共同的安全防线加分。
国家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每个中国人的必答题。身处关键岗位,绷紧“安全之弦”;参观军备,少一些公开分享;遇见来源不明的“幸运”,多一分清醒与警惕。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是国家安全最坚固的防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