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警察网
从精准打击民营企业内部“蛀虫”到出台相关政策打通惠企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把准民营经济的发展脉搏,以“打防一体”筑牢安全屏障,以“送企服务”提升治理温度,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去年7月,上海长宁税务部门在对某民营企业例行检查中发现蹊跷——申报的营业额远远小于实际经营规模,公司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与外包财务收到的报表存在巨大差异。
是否存在内部人员犯罪?如何在不影响经营的前提下寻求法律介入?在企业犹豫不决之际,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蓝鲸”护企工作站成为破局关键。“是民警的专业指导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该企业负责人刘乐(化名)表示,“蓝鲸”护企工作站通过司法审计、大数据研判等专业手段,破解了企业“报案怕影响经营、自查难寻证据”的困境。警方通过追踪5年资金流水、解析上百个关联账户,锁定了有犯罪嫌疑的该公司出纳王某。王某到案后,如实供述了其利用职务之便,5年间通过伪造支票、盗用网银U盾等手段侵占资金1700余万元的犯罪行为。
结案后,警方同步指导企业启动财务安全自查,针对U盾管理混乱、印章使用无痕等7大缺陷出具“体检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自2024年4月“蓝鲸”护企工作站成立以来,上海公安经侦部门累计破获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合同诈骗等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160余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3亿余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撑起“安全伞”。
日前,随着上海金桥保税区南区东门试运行,困扰民营企业的“早高峰长龙”终于被解决。此前,该保税区仅开放华东路西门作为社会车辆出入口,日均万辆车的通行需求导致高科东路至华东路严重拥堵。
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联合海关等10余家单位组建专班,经4次专题研讨、6轮实地勘探,最终敲定“开东门、增车道、优动线”的改造方案。施工期间,警方协调施工单位采用夜间错峰作业、分段围挡等柔性措施,确保企业日常运营“零干扰”。改造后,保税区早高峰车辆通行效率提升60%,周边道路拥堵指数下降45%。
“以前送货总怕误了时效,现在一脚油门直达仓库!”某物流公司司机陈师傅的欣喜,印证了“小改造”带来的“大效益”。这是上海警方“送企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民营企业更有活力,上海公安持续推动由“企业找服务”向“服务送企业”转变。一年来,警方开发和更新了30余门涉企类课程,进企业宣讲130余场,覆盖从业人员超万人次,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抵御风险能力。
“从‘事后救火’到‘源头防火’,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我们既要当好打击犯罪的‘护企卫士’,也要做好服务企业的‘贴心管家’。”上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