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严佩鑫报道 4月28日,灯塔市大河南镇孟胡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开足马力,往来穿梭,安装沟槽、平整道路……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国家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群众增收,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春耕时节,灯塔市抢抓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期,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根基。
“现在每天都有60多人在加紧施工,十多台大型设备正在现场作业,全力确保农民在春耕前完成施工,不耽误百姓种田。”灯塔市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海波介绍,新修的水泥沟渠代替原先的土沟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渗漏,还起到了排涝防洪的作用,也能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能,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今年,灯塔市计划投资1.0887亿元,推进5.9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新建项目3.62万亩,改造提升项目2.3万亩,分布在5个乡镇、18个行政村。
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灯塔市把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全面推进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等举措,为黑土地“加油”,激发土地生产“潜力”。
灯塔市东古城水稻种植合作社是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每年水稻的种植面积都在1500亩以上,近5年来合作社坚持对黑土地保护的施肥作业,将发酵处理后的有机堆沤肥均匀地抛撒在黑土地上,为黑土地补充“营养套餐”,这也成为合作社粮食稳产增产的保障。
从2018年开始,作为粮食主产区的灯塔市不断推进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分类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推动黑土地从“重用轻养”向“用养并重”转变。2024年灯塔市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面积2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稻根茬还田10万亩,玉米根茬还田15万亩,有机肥还田15万亩。目前,15万亩有机肥还田任务已全部完成,秸秆还田计划5月中旬完成。
在沈旦堡镇,“田长制”的实施让黑土地保护工作更加扎实有效。镇级田长、村级田长和网格田长常态化巡田,及时掌握土地情况,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灯塔市建立了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从黑土地保护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灯塔市正以实际行动筑牢农业生产根基,逐步将“靠天吃饭”的农田转变为“高产稳产”的沃土。目前,5.92万亩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任务已完成,完成投资75%,余下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