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实习生 易梦然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附近,居民区里飘来阵阵饭菜香,异地求医之路上,锅碗瓢盆碰撞间的寻常烟火格外抚人心。作为广州市小家公益服务中心首个共享厨房,刚启用不久的“乐膳小厨”成为异地就医困境患儿家庭的“暖心驿站”。家长们在此为住院孩子烹制家常菜,既解决了“做饭难”问题,也让患儿尝到“家”的味道。
锅碗瓢盆间的守望相助
广州市小家公益服务中心经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批准成立,是一家专注于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救助帮扶及心理关怀服务的公益机构。正如其名,该中心已累计为900余个异地就医困境儿童家庭提供了可暂时容身的“小家”。
带着孩子他乡求医,动手做顿家常饭都成了难事。看到患儿家长们这一需求,广州市小家公益服务中心首次设立“乐膳小厨”共享厨房,向异地就医患儿家长免费提供基础食材和烹饪工具。“家长只需自备新鲜菜肉,就能给孩子做专属餐食。”广州市小家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罗典向记者介绍道。走进厨房,4台电饭煲同时运转,破壁机、蒸锅、蔬果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免费供应的米面油和基础调料整齐码放……
上午11时,佳佳(化名)姑姑正在案板前切丝瓜,台面上摆着她为16岁侄女准备的清淡食材。“佳佳患急性淋巴白血病三年,不能吃油腻荤腥,食欲也差。今年,进入CAR-T细胞治疗阶段,细胞融合度却迟迟不能达标。”说着这些,佳佳姑姑眉头紧蹙。而提到治疗路上的温暖,她似乎又有很多话要说:“共享厨房提供免费食材和厨具调料,还有小语妈妈帮忙准备早餐……都让人心怀感恩。”
隔壁灶台,翔翔(化名)爸爸正对着一锅误放油的紫薯粥发愁。作为单亲爸爸的他,还是个厨房新手。好在,“乐膳小厨”的工作人员王姐不仅耐心指导,还带动其他家长一同帮忙,让这位不熟练的父亲多了份信心与温暖。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乐膳小厨”上演。家长们自发打扫,厨房总是干净整洁;共享柜里,总有用不完的食材和调料;还有家长在离开“小家”后,从老家寄来大量的鸡蛋……蒸腾的热气里,异乡的共享厨房成为守望相助的心灵港湾。
共享厨房里的营养课堂
于患儿而言,“家”的味道珍贵,有利病情的营养摄入亦不可或缺。在“乐膳小厨”里,营养指导是贯穿始终的“必修课”。罗典表示,精准高效的营养补充对患儿尤为重要。“我们定期开展患儿营养工作坊,邀请专业营养老师给家长进行膳食培训,指导家长把营养原则落实到一日三餐。比如,我们提醒家长把白粥替换成杂粮饭杂豆粥;把人工精制糖替换成天然甜味的红枣、蜂蜜、葡萄干;学习制作高密度营养又美味的营养米糊、蛋白球以及有助于排毒护肝的蔬果汁配方——青瓜+胡萝卜+西芹+苹果。线下工作坊和线上打卡相结合,让营养膳食成为患儿对抗病魔的治疗力量之一。”罗典说。
4月26日下午,一场特殊的“三明治课堂”在“乐膳小厨”开讲。营养老师小亭戴着围裙,指导家长和患儿们制作营养三明治。家长和孩子们相互配合,一步步学习制作。10岁的羲羲(化名)格外投入,小心翼翼地把蔬菜码放整齐。当被问到给活动打多少分时,他毫不犹豫地喊出:“100分!”旁边的小朋友们也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成就感。
小亭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考量:“这些孩子平时饮食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吃生冷或加工食品,所以半成品腌制鸡排换成了新鲜的鸡胸肉,所有食材都是现买现做,蔬菜焯水,确保干净卫生。三明治制作简单,家长和孩子都能轻松上手,既能保证营养,又能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增加对食物的兴趣。”
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品尝到了自己动手做的美味三明治,还纷纷说起了对未来活动的期待。“我还想做刀削面!”羲羲举着自己的作品,眼里闪着光。这场充满温情的营养小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更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更让他们在动手的乐趣中感受到鲜活与幸福。
编辑:郑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