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2000多年历史的石头城,“虎踞龙盘”中“虎踞”所在的清凉山……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拥有丰富的特色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发挥先天禀赋优势?
在华侨路街道召开的“文旅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人大代表民声议事会上,受邀而来的省市区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以及驻区景点、园区、文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纷纷畅所欲言、出谋划策。
图为议事会现场片区文旅活力有待更好激发
位于南京主城的华侨路街道,辖区特色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2000多年历史的石头城,“虎踞龙盘”中“虎踞”所在的清凉山,素有南京小西湖之美誉的乌龙潭等,均在华侨路街道,这里还拥有南京唯一的举人巷——沈举人巷。华侨路街道也因地制宜,以“一居一特”彰显“七彩华侨”。
“虽然辖区景点、公园不少,但‘爆款’少,主题仍不够突出。”议事会上,华侨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郝雷坦陈,目前街道在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有不足,希望通过持续发掘景点、园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打破“边界”加强合作,以及季节特色景点推广等方式,为街道文旅事业版图增添活力。
崇正书院一角
练“内功”不断丰富旅游供给
坐落于清凉山公园内的崇正书院,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最大的书院。今年4月修缮完工的清凉山崇正书院重新对公众开放,院内两棵木绣球便以“顶流”之姿霸屏网络半个月。议事会现场,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石头城遗址管理处副主任郭璐怡介绍说,同样位于清凉山公园内的扫叶楼,也将有望于今年底修缮完工,相信一定会给市民游客带来惊喜。
此外,同样位于华侨路街道辖区内的国防园,双拥馆的展陈开放正在推进、争取早日开放,国防教育馆也将进行提升……近年来,管理处通过不断提升景点、场馆的设施功能,丰富旅游供给,为片区的文旅事业添砖加瓦。
携手共进共绘文旅新画卷
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健,则建议以清凉山山脉的走向,打造一条人文底蕴深厚的citywalk路线,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金陵饭店梅苑的“加持”,还可让这条citywalk路线更具“风味”。俗话说得好,“有山则灵,有水则活”,张健同时建议片区内的同行可共同做强水岸品牌,不断放大旅游资源优势。
一直以来,五台山体育中心凭借着全民健身场馆而被南京人所熟知,但实际上,这里体旅融合大有空间。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办公室主任丁元也抛出了自己的思考,比如在举办演出、赛事的时候,能不能引入文创市集,变活动瞬时流量为经济增量?每年6月份举办的江苏五台山全民健身节,能否嫁接更多文旅资源?能否联合文旅等部门,依托五台山上不可移动革命建筑、体育历史展馆等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挂牌“城市客厅”、“健康驿站”,增强城市便民和人文属性。
华侨路街道议政代表、江苏省文旅厅旅游推广处二级调研员李慧和南京门派文旅科技发展公司合伙人洪迎成则建议街道可以作为文旅服务者、资源链接者,发挥在地学校、居民、社区等创造力作用,使他们成为“文旅合伙人”,共建华侨路文旅交流平台,精心设计文旅线路,打造文旅产品,充分激活属地文旅资源。
省人大代表、拉萨路小学党总支书记严瑾表示,教育与文旅发展可以互融共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研学新实践,培养学生融入社区成为社区文化的小小建设者、成长实践者。
打造更具特色的文旅线路
今年初,中华老字号十竹斋在清凉山脚下开设了十竹斋艺术展示馆。活动现场,十竹斋艺术集团清凉山项目负责人杨闯介绍说,十竹斋艺术展示馆集非遗研学、文物文创、画展雅集、文旅配套等多元内容为一体,与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的清凉山相得益彰,同时也将给市民游客带来更丰富的艺术文化体验。
对于驻区景点、园区、文旅企事业单位的“携手”前行,鼓楼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陈璐璐充满期待,并建议乌龙潭公园、清凉山公园、石头城等深挖文化内核,联合打造研学项目。
在鼓楼区文旅局副局长张楠看来,文旅“破圈”“出圈”的背后,是文化价值的转化利用,建议华侨路街道进一步整合提炼辖区内的文旅特质,并借助互联网全时段的传播优势,打造更符合片区特色的文旅线路。
创新实践中心城区文旅融合
鼓楼区人大代表、江苏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陈劲松表示,华侨路街道作为南京主城核心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动能,具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独特优势。可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全力打造“可阅读的历史街区、可体验的文化客厅、可共享的幸福家园”。他同时建议华侨路街道系统研究区域文旅资源转化、产业协同创新及空间优化路径,积极构建“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全域联动”的文旅赋能发展模式,推动片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南京中心城区文旅融合提供实践范本。
“我们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也将聚焦多元多样。”南京市人大代表、华侨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疏新生表示,将通过不断探索街道辖区文化资源和文旅项目的结合,打造拥有“烟火气”“慢生活”“文艺范”等特征的华侨路街道,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实现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