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云南时指出,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
如何突出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主攻方向:云南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和昆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强大支撑。而科技创新,是其中的根本。
作为云南的科技创新高地,昆明市正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目前,昆明市已建成省级及以上作物、畜禽种质资源圃(库)11个、遗传资源保种场3个,14家种业企业入选省级种业阵型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853家。春耕时节,除了田间地头的各类无人机、滴灌等技术,实验室里的春耕工作也很繁忙。
花果“种业芯片”实现突围
花卉产业,一直是昆明市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产业。嵩明县年产大花蕙兰350万盆,是全球最大的大花惠兰生产基地之一;晋宁区鲜切花种植面积5.47万亩,是云南省最大的鲜切花产区;宜良县三角梅种植面积超3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三角梅产销中心之一。
4月17日,在云南省“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晋宁区清水河村,月季育种专家李淑斌的团队正忙着对已播种的50余万粒种子进行检查。在数百平方米育种实验室里,十几名育种人员紧张而有序地检查种子发芽情况。
这里藏着中国月季的繁荣“密码”。
“云南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全国鲜切花市场上,每10枝玫瑰花中至少有7枝来自云南。但这7枝玫瑰花中,有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并不多。”李淑斌反复告诉自己的研究团队,种业研发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玫瑰是鲜切月季,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为云南、为中国选育最优秀的月季新品。”他说,实验室里的耕耘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
“最近2年,每年投入上千万元。我们已经推出几十个新品种,‘晋宁翠花’等优势品种已经市场化。”李淑斌说,团队走遍全国搜集月季母本,移栽种植后筛选优质种子进行二次培育,目前团队已建立“月季种质基因库”,收集国内外月季品种资源3000余个、野生资源2000余份,保存育种材料超30万份,其中包括60个珍贵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
育种规模实现每年100万粒种子目标,具备每年优选50个以上优异月季新品种的能力,目前已申报自主知识产权月季品种184个,6个获得授权并推广应用,这为中国月季育种建立了优质种质资源研发基础。
在宜良县的为君开三角梅科普教育基地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忙着做三角梅的有性繁殖研究。基地负责人徐安泽介绍,基地已投入数百万元资金,进行了70余次实验,已实现三角梅在宜良的有性繁殖,扩大了三角梅的品种范围。徐安泽说,云南为君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三角梅品种有500多个,实现有性繁殖后,宜良三角梅的品种会更多、品质会更好。
在石林县农业农村局的人参果种业基地里,云南禾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组培项目负责人高永康正带着研究团队进行人参果种苗脱毒繁育工作。“我们采用茎尖脱毒技术,一年要完成100万株到200万株种苗的繁育工作。”他说,人参果已成为石林县“一县一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石林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人参果生产基地、产品集散地及销售中心。
高永康介绍,在种植发展过程中,品种单一退化、种植面积扩大种苗需求激增、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农户种植水平低、管理粗放、产量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制约着人参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在采用茎尖脱毒技术,参照《人参果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种苗繁育工作有了更好的保障。
高原特色农业由大而强
“种业芯片”在实验室不断突破的同时,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的质量也有了稳步提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昆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853家,龙头企业总数居全省第二;全市现有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8家,居全省第一;全市共制定农产品标准222项,“三品一标”获证45家142个。2024年,昆明市花卉园艺总面积39.47万亩;鲜切花产量116.03亿枝,约占云南省的56%,同比增长8.51%;全产业链产值455.85亿元,同比增长16.56%。
数据背后,是昆明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宜良县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繁殖的三角梅美观度不够、根系不好、花色不丰富的状况,推进三角梅产品的深度开发,促进三角梅产业的健康发展。”科学传播专家刘雅丹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这样评价。
“石林县通过人参果种植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石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石林县专业从事人参果种植、销售、育苗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共有90余家,实现人参果年均综合产值30亿元,亩均纯收入6491.11元,带动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余人,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石林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7.21万亩,近3年年均产量28万吨,年均销售额21亿元。
截至2024年,晋宁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稳定在6.19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5.4万亩,年产鲜切花57.4亿枝,较上一年产量增长1.4亿枝;花卉园艺农业总产值达3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亿元。晋宁区持续保持花卉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全省第一的地位,稳居中国第一鲜切花种植大县,蓬勃发展的“美丽经济”已成为助推晋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种子到产品,从企业到产业……当下,昆明市正聚焦特色产业,全面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助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赵书勇报道
上一篇:合肥、马鞍山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公告
下一篇:税收政策不变 不会增加购房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