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以后吃寿司会不会比刺身更贵?
这也许不是一句玩笑话。据新华社报道,日本米价已经连续上涨了15周,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比起去年同期,价格翻倍还有多。
在日本,10斤一袋的大米眼下卖到了218元人民币(4217日元,每袋均价),贵到离谱,还在上涨!
日本米价上涨有什么影响?是什么原因?今天《夜观天下》就来聊一聊。
米价连续15周上涨
日本农林水产省对全国1000多家店铺米价进行调查,发现一袋5公斤装大米均价为4217日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在大阪府和冲绳县一些超市,售价甚至突破6000日元。
回想去年夏天,受极端高温影响,日本出现米荒,米价暴涨。当时5公斤大米在千叶县卖到2850日元。
但今年还更离谱,米价连续15周创出新高。有媒体追踪调查了一家超市,5公斤装大米今年1月下旬售价约3700日元,3月下旬已涨到近5000日元。即便这样,货架上的大米还被抢购一空。
这是2月14日在日本东京的一家米店拍摄的大米。新华社/法新部分学校减少米饭供应
大米涨价了,要么买不到,要么吃不起。不少日本民众不得不选择其他主食代替大米。有的便利店,开始用意大利面代替盒饭里的米饭。
在很多餐馆,以前可以免费添饭,现在是每人限供一碗米饭。大阪的部分地方,从下学期开始,把公立学校米饭供应的次数从每周3次减少到2次。这样一来,学生吃面包的天数比吃米饭还多。
米价还带动了其他物价上涨。大米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70.9%,与大米相关的饭团、寿司价格都涨了。今年2月,日本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升3.0%。
米价为何居高不下?
日本的米价从去年就开始涨了。有媒体认为,2024年的高温导致日本大米减产,是米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日本的稻田 图据央视新闻第二个原因是政府应对不力。按理说,米不够,政府就该投放储备粮救急。但日本政府直到今年2月14日,才决定将21万吨储备粮投入市场。而且实际操作中进度缓慢,截至3月底,首批投放的大约14.2万吨储备米,进入零售端的只有461吨,占千分之三,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国内没办法,日本去求助韩国。4月8日,韩国农协向日本出口了两吨大米,这是35年来韩国首次向日本出口大米。这批大米已经迅速卖光,据说还要再追加20吨。韩国大米的零售价是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近期不少日本游客去韩国旅游时,顺便带大米回国。
深层原因是农业政策僵化
日本米荒是因为确实不够吃吗?事实上,和日本的农业政策有关。
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不高,只有38%,但是大米达到了自给率100%!而且,2024年日本大米产量比2023年增加了18万吨。按理说应该形势一片大好。
为啥会米荒呢?因为农协等大型集货商收购减少了23万吨。其余的米流向了囤积居奇的投机者。
农协也不是省油的灯,常常乐见米价上涨。二战后,日本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吃面包增多,大米需求下降,一度导致米价下跌。为了维持米价,在农协等组织的推动下,日本出台了“减反政策”,也就是通过限制水稻耕种的面积,维持大米价格,保护农民收入。
2024年7月26日,在日本东京一家连锁超市,一名男子经过摆放大米的货架(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钟雅摄要想进口大米更难。在农协推动下,日本常年对进口大米征收778%的超高关税,并且有严格限制。
农协还很有钱。拥有存款量超过100万亿日元,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2021至2023年,农协下属团体向自民党议员提供了1.4亿日元的政治献金。日本政府之所以迟迟不投放储备粮,也是担心会影响米价,引来农协不满。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每年的大米消耗量700万吨,如果彻底根除“减反政策”,一年能生产约1000万吨大米,富余300万吨还能用于出口。
这样看来,日本米价暴涨,天灾的因素很小,主要是人为原因。大家都知道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如果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普通老百姓还怎么活?
川观新闻记者 王诗侠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网等
主播:廖文卓
文案:王诗侠
制作:郭雨荷
摄像:朱文博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