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像存电一样储存冷气的“冷量充电宝”,需要时释放冷量,使冷库电费直降30%,生鲜损耗率降低25%。记者从首届“海洋命运共同体”上海论坛上获悉,上海海事大学章学来教授团队研发的相变蓄冷材料获6项专利,作价千万成立菲斯切尔公司,实现市属高校首个千万级转化。
这仅仅是上海海事大学对“海洋科技“的探索之一。近年来,上海海事大学聚焦“航运、物流、海洋”特色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尤其在港口设备、数字化运用、绿色航运方面,用“海洋科技”守护一片“蓝海”。目前,学校通过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已孵化8家科技企业,带动就业人数120余人。
【探索“先投后奖”新模式】
一套数字孪生的“中国方案”,将远在秘鲁的钱凯港打造成为南美首座智慧港口。
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港。
这一套“中国方案”出自上海海事大学丁一教授团队,他们以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自主研发的能源孪生系统,深度赋能港航产业数智化转型与绿色升级。在上海港,智慧指挥中心依托“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模式,使船舶延误率降低5%,智能配载、理货系统及集卡调运平台,显著提升港口作业与疏运效率。
学校探索“先投后奖”新模式,将这一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与社会投资机构货币出资,共同注册成立上海咪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咪啰科技”),然后学校再将所占股权比例的75%奖励给该科研团队。
咪啰科技成立后,聚焦港航物流信息化领域,赋能港口物流关键节点信息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咪啰科技协同上港集团、中远海运、招商港口等,推动自动化码头智能管控技术升级和港航物流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在集团级港口物流智慧中心建设等重点信息化项目的深入合作。目前,团队孵化的上海咪啰信息科技,凭借30余项专利技术,为10余家港航龙头企业提供服务,助力武汉阳逻港实现7%节能突破。
上海海事大学港口物流数智化研究团队产品体系。
多源数据深度融合,赋能航运安全与效率双跃升。学校胡勤友教授团队发起创办的船队在线全球船舶动态监控与航海保障互联网服务平台,深度整合覆盖全球的船舶AIS数据,融合电子海图、海洋气象等20余种海事数据资源,已服务全球超40万免费注册用户与800余家航运企事业高级会员,为中外近远洋船队提供全方位船舶安全与运营信息服务,显著提升航行安全保障能力与船队运营效能。平台目前已在1200余艘船舶部署AIS移动基站,构建国内规模最大的AIS移动基站网络,其中黄海区域数据成功接入中国海事局亚太AIS数据中心,大幅增强中国沿海AIS卫星盲区信号覆盖。
【首创科研团队控股企业】
章学来教授团队研发“冷量充电宝”——相变蓄冷材料,破解冷链物流高耗能、高损耗痛点,可用于医药冷链箱、冷藏车、低碳冷库。运行下来,单辆冷藏车年减碳5吨,既省钱又保鲜。
去年2月,这一研发成果,长期使用权作价投资的菲斯切尔(上海)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这是上海市属高校首个通过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作价投资项目,也是学校首个科研团队控股并由团队教师担任企业法人的转化项目。
上海海事大学研发团队全力推进钱凯港项目。
冷链不“断链”,物流监控技术标准不断突围。杨斌教授团队聚焦冷链集装箱监控领域,针对冷链运输温度失控、时效延误、货损难溯等行业痛点,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动态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系统,融合北斗定位与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实现分钟级精准数据采集。通过“技术作价入股+产业孵化运营”的技术转移模式,与中远海运集团共建上海海联智通公司,成果已推广至东方海外、锦江航运等企业,其设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并牵头编制了冷藏集装箱智能监控终端设备的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
同样是在寒冷条件中的材料,针对破冰船材料“耐蚀抗磨-低温适配”双重技术瓶颈,刘涛教授团队打造极地装备防腐耐磨利器,服务“冰上丝绸之路”。科研团队开创性提出“耐低温冰磨蚀防护”与“微生物矿化自修复防腐”双核技术体系,提升材料抗冰层磨蚀性能,研发出环境友好的自修复防腐涂层技术。团队构建的重型破冰船材料全周期服役评价体系,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守护绿色航运】
在这片深蓝的海洋中,如何在保障航运通行的同时,又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航运?
联合企业投入2000万元科研资金,王忠诚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甲醇增程动力船舶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专项,建成2艘甲醇增程动力示范船,实现能耗与安全性能的双重突破;改造6艘甲醇动力船舶,攻克燃料低温冷启动与腐蚀性技术瓶颈。不仅如此,团队首创船用大功率甲醇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新建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传统燃料降低超90%,改造船舶年节省燃料成本超30%。
能源孪生系统功能矩阵。
设备提升了,如何优化船舶操作达到绿色航运?张春昌教授团队连续五年对全国船舶能耗数据进行分析,编制中国海域船舶年度排放清单,摸清我国船舶大气排放底数。同时,团队开发船舶能效管理系统平台,对船舶能效相关参数进行采集与分析,形成船舶操作优化策略。这不仅为减少船舶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形成国内最全船舶能耗数据库,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原标题:《一套数字化中国方案使秘鲁钱凯港成智慧港口,这所高校用海洋科技守护“蓝海”》
栏目主编:徐瑞哲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