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潮财经
渤海人寿利好消息不断。
近日,观潮财经独家获悉,渤海人寿党委书记到任,为具有18年监管经验的寇江华。按照惯例,待履行完相关流程后其将成为渤海人寿新任董事长。
作为原“海航系”一员,渤海人寿因常年为“海航系”“输血”导致过去多年经营困境,2020年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开始,渤海人寿的问题也正式暴露出来。2021年起其连续11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2024年开始渤海人寿便未再公布过偿付能力报告及年报信息。
不过去年开始,渤海人寿利好消息不断。先是
历史遗留股东股权问题即将彻底解决,另外就是新任核心管理者到位。
此次股转一旦落地,近年来对渤海人寿经营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部分历史遗留股东股权问题,预计会得到根本整改,公司抗风险能力及治理水平也将获得显著改善。渤海人寿自此也将彻底脱离“海航系”标签,正式走上新的发展轨道,这对渤海人寿的长期稳健经营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01
风险化解告一段落,党委书记到任
近日,观潮财经独家获悉,渤海人寿整体风险化解及股权结构优化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党委书记也到任月余,为拥有18年保险监管经验的寇江华。按照惯例,待履行完相关流程后其将成为渤海人寿新任董事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之前渤海人寿整体风险化解及股权结构优化工作也已告一段落,此次党委书记到任或标志着渤海人寿将彻底脱离“海航系”标签,正式走上新的发展轨道。
观潮财经了解到的信息,2023年9月至今,寇江华担任天津市滨海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滨海产业基金”)法人、董事长、总经理。
(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信息公示)其自2020年加入天津滨海产业基金,此前已于天津金融局、管委会等部门工作两年有余。2018年之前,寇江华一直在监管系统任职,负责消保等方面工作长达18年之久。
渤海人寿官网公布的董事长仍为吕英博,其1961年出生已到退休年龄。吕英博的任命被视为天津国资入主渤海人寿的重要信号,2020年渤海人寿原大股东海航集团因流动性危机计划退出,天津国资拟接手其20%股权,吕英博的“空降”也被认为是这一股权变更的配套动作。
吕英博:1961年出生,渤海人寿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公司临时负责人。
近年来,渤海人寿一直在推进股权及控制权向天津国资转移相关工作。此次董事长换任从侧面亦可证明其股权转让阶段性成果出现。
回望渤海人寿过往,成立10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海航系”的一员,渤海人寿出道即巅峰,成立第二年开始连续三年保费飞升,连续盈利。但2018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2018-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7.68亿元、13.95亿元、27.44亿元、0.5亿元、12.02亿元、31.05亿元,六年以来累计亏损高达92.64亿元。
2021年一季度起,渤海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开始由B滑落至C,此后直至2023年三季度连续11季度该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一直为C。而在2023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该险企已被原银保监会采取监管措施。
而关于风险综合评级为C的情况,在2023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渤海人寿也有提到主要风险来自于公司治理。同时表示该公司正在逐步推进各项整改要求,持续改善公司的风险薄弱环节。
自渤海人寿成立以来,“海航系”险企一直是渤海人寿标签。筹备期拟任的董事长郭建与总经理均有“海航系”工作经历。成立至今的先后几位董事长除了吕英博以外均有海航背景。
郭健:渤海人寿前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曾先后担任天津海运财务总监、渤海国际保理公司董事长、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公司临时负责人等职务。
闻安民:1962年出生,现任渤海人寿董事会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委员。曾先后担任中国人保北京分公司人身险处副处长、泰康人寿业务管理部筹建负责人、泰康人寿团险部总经理、筹建泰康人寿天津分公司总经理、泰康人寿西安分公司总经理、泰康人寿总公司团险部总督导、新光海航人寿董事长、渤海人寿总经理及董事长、渤海金控副董事长等职务。
作为“海航系”一员,为“海航系”“输血”是渤海人寿出现当下困局的主要原因。据公开报道显示,渤海人寿此前多次与“海航系”成员公司关联交易,大部分用于关联方偿还贷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尽管2020年海航集团风险处置便已开始,但其遗留下的影响一时难以消弭。在渤海人寿披露的2021年年报中,“应收结算款期末重要的资产情况”项目下显示账面余额为82.9亿元,主要涉及海航集团等321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以及东旭集团等,坏账准备高达26.71亿元。
而这部分账面至2023年年末依旧未曾结清。据渤海人寿2023年年报显示,同项目下账面余额已减至30.65亿元,坏账准备降至6.66亿元,但此时已无海航集团身影。
此外,从股权结构上来看,渤海人寿与海航集团亦存在联系。虽筹备初期的几家公司与“海航系”关系不大,但自2015年渤海人寿完成第一次增资之后,渤海租赁,即原渤海金控便持有了渤海人寿20%的股权,成为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截至此次变动之前,渤海租赁依旧以20%的比例位于渤海人寿股东中持股量第一。
股权转让落地之后,渤海人寿的股东结构也将随之变化。同时,其经营战略与高管人员等方面或将随之产生新的改变。而发生这次转变之前的2024年,作为渤海人寿成立十周年,已然成为了其前十年的终结,股权转让后的新状态能否成为新开始值得期待。
02
新十年开始,总经理常年空缺
2014年成立至今,渤海人寿已经走过十个年头,然而除去前三年外,该险企常年处于亏损状态。核心管理层方面,其总经理位置常年空缺,在此次董事长人选确认之前,其董事长岗位人员稳定。股权方面,最近几年多家股东的股权处于质押、冻结状态。
(由于渤海人寿2024年起无偿付能力报告,故暂无2024年数据)2014年12月18日,渤海人寿正式成立。作为“海航系”在保险板块的重要棋子,筹建期的董事长郭建与总经理闻安民均出身海航系统。
成立之后,拟任的郭建与闻安民各自上任,同时渤海人寿也创造了新成立公司第二年便盈利的神话。
仅两年后,在2017年1月渤海人寿发布公告称,于2016年12月28日同意郭建的离职并选举汤亮为董事长,同时,免去闻安民的总经理职务,聘任赵默担任总经理,在任职资格的批复下来之前赵默任临时负责人。
赵默:曾任渤海人寿临时负责人,拟任渤海人寿总经理。曾先后担任扬子江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北京正涛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民安财险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渤海人寿合规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等职务。
然而仅几个月后,在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渤海人寿更新董监高变更情况,并表示赵默已被免职,同时其总经理的拟任也已取消。接任的临时负责人为之前公司的董事长郭建。
(来自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在郭建的临时负责人任期届满之后,渤海人寿2017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该险企此时由甘树烨作为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且依旧为拟任状态。
(来自2017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018年7月30日,渤海人寿发布公告称,5月25日,该公司聘任马昕担任公司总经理,并已于7月20日获得批复。至此,渤海人寿第二任总经理终于落定并走马上任。
马昕:1971 年出生,渤海人寿前总经理。曾先后担任泰康人寿天津分公司助理总经理、泰康人寿营销部助理总经理兼西区总督导、国华人寿营销部助理总经理、新光海航人寿业务支援部副总经理、新光海航人寿总经理助理、渤海人寿副总经理等职务。
同年9月,渤海人寿先后发布两条公告,分别为原董事长汤亮离任与选举闻安民为董事长,获批后将正式履职。
2020年6月,渤海人寿发布公告称吕英博董事长任职资格获批。在2020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马昕已不在高级管理人员名单中,曾任渤海人寿董事长的闻安民成为副董事长兼拟任总经理。但闻安民总经理的任职并未获批,且2022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其拟任总经理的信息就已撤下。
这次变动之后至今,渤海人寿再未有新的管理层变动消息释放。
渤海人寿受问题股东股权困扰多年,2017年10月,原保监会向渤海人寿发送监管函,其中提到股权质押解质押管理不规范且公司章程股权相关记载不规范等问题。
而在这封监管函后,据渤海人寿已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渤海人寿17家股东中,共14家股东有过质押行为。
(2023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该险企共有17位股东,其中仅有4家股东所持股权为正常状态,13家股东的股权处于质押、冻结状态。合计质押、冻结的股权数量为88.58亿股,占总股本的68.14%。
这13位股东中,存在股份质押情况的为11位,存在冻结情况的为4位。其中两位股东所持股份被质押的同时被冻结,分别为安信信托与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其持股份数分别为5亿股与0.8亿股。另有一位股东股权处于部分冻结状态,为北京迎盛投资管理,所持股份数为2.7亿股。
此外,经梳理发现,宁波君安物产与宁波君安控股也曾质押过其所持股份。根据渤海人寿2017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内容,宁波君安物产质押8.77亿股,宁波君安控股则是将其持有的3.04亿股全部进行质押。之后二者均于2021年四季度将所质押股份赎回。
除去股份质押冻结偏多以外,渤海人寿还有一笔股权转让尚未落实。根据该公司官网显示,北京中佰龙置业、上海圣展投资开发拟分别转让1.6亿股、1.4亿股股份给许昌三昌实业。
交易完成后,北京中佰龙置业将退出股东行列,上海圣展投资开发将减持至4.6亿股股份;许昌三昌实业将持有该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比例为 2.31%。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股权转让的拟定时间为2018年4月,然而截至2023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仍未落定。且北京中佰龙置业所持有的股份已被冻结。
03
连续6年亏损,新数据尚未公布
2018年起,渤海人寿核心数据明显下滑,而2024年至今的数据其尚未对外公布。
首先从资产情况来看,渤海人寿自2015年至2023年之间,总资产整体趋势保持增长。2022年小幅下降了1.53亿元,同比下降0.3%,2023又再次增长至540.74亿元,同比增加8.30%。
从净资产看,该险企净资产最高在2017年,为131.70亿元。此后一路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为2023年,所持净资产为36.14亿元,同比下降36.85%。
其次从盈利情况来看,该公司自成立次年起至2017年连续三年盈利,2018年起渤海人寿由盈转亏并持续至2023年,6年总共亏损92.64亿元。
从承保端来看,2015至2017年,该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稳步上涨,2018年出现了第一次下挫,同比下降10.16%。而后至2023年,该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从投资端来看,该险企投资收益基本在15亿上下,仅在2021年出现高达32.81亿元的峰值。随后两年连续下滑,2023年投资亏损6.01亿元。
从偿付能力来看,除2022年二季度偿付能力超138%,其他时间均低于120%,处于监管关注区间。2023年三季度起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大幅下滑,至当年4季度下滑至55.48%。另外,该险企自2021年1季度开始长达11个季度风险评级为C级。
偿付能力红线标准: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达标的保险公司须同时符合3项监管要求: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赔付支出来看,成立后至2021年其数值一直稳定在10亿元以下水平。2022年,突然飙升至48.02亿元,同比增长1210.14%,次年继续增加至62.40亿元。
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来看,除2021年、2022年增幅较大,超过10亿元外,其他年份均低于10亿元。相比前2年,2023年该项费用支出大幅下降至2020年水平。
与前面两项支出相比,该险企的业务及管理费则相对稳定,自2016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亿元左右。
当下,伴随其整体风险化解及股权结构优化工作落地、新董事长到任,其他岗位人员也陆续到位中。不久的将来,渤海人寿将彻底脱离“海航系”标签,正式走上新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