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大赛展示区。爬壁机器人酷似“蜘蛛侠”,可在垂直墙面上自由移动,同步开展喷漆作业;全地形无人搬运机器人具备越野性能,在海拔5500米的山地仍可自由穿行;智能浇钢机器人摒弃“体力炼钢”粗放生产模式,让工人远离1000多摄氏度的钢水烘烤……
近日,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暨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廊坊先进技术初赛在香河县举行。来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56家企业和14所高校院所的参赛团队同台竞技,在先进技术赛道展开激烈争夺,机器人创新产品和“机器人+”应用场景竞相涌现。
当天,大赛现场还设置了人形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先进零部件展示展览区。仿人坐站移乘康复训练机器人、无人驾驶扫路机、人工智能迎宾机器人、智能检修机器人等“机器人家族”的成员们齐亮相,多维度、多视角呈现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应用。
机器人产业作为赋能经济社会民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自2024年以来,先后两次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场景汇赛事之一。在首届雄安机器人大赛中,廊坊市企业在商业服务机器人赛道斩获一等奖。
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先后出台《廊坊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廊坊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措施》《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廊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从市场需求、研发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等多维度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形成支撑,并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生态算法等领域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相关企业加快人才引进、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新赛道。
目前廊坊聚集了机器人企业79家,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构建了上游关键部件—中游本体整机—下游系统集成的链条以及科研机构支撑的产业生态,在煤矿特种机器人、管道焊接机器人、焊缝检测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