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内外部压力挑战,实现稳健开局,为推动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总体看,当前“三农”发展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态势在延续,好的成色在提升,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在形势向好中巩固“稳”的基础。“三农”稳,天下安。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扎实抓好三农基础,从春耕春播到保障“菜篮子”与“果盘子”价格稳定,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三农”发展呈现出稳定的良好势头。当前,春耕春播进展总体顺利,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进度同比略快。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3.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冬油菜面积1.1亿亩,连续7年增加。冬小麦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达91.2%,比常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冬油菜长势好于常年,夏油菜丰收在望。针对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持续加紧落实纾困政策措施,活牛价格连续9周小幅回升,生鲜乳价格逐步企稳。一季度,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3%,继去年这一指标首次达到98%后,再提高0.3个百分点。目前,认证登记的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8.4万个。
在提质增效中延续“进”的态势。今年以来,“三农”工作释放出了进的动力。从脱贫帮扶来看,通过实施精准帮扶,大多数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均已逐户完善帮扶措施,确保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截至3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089.8万人。从产业发展来看,1至3月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到乡村品美食、住民宿、赏风景等成为城乡居民度假热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从居民收入来看,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从内需潜力来看,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农产品出口承压增长,出口额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6.8%。各地各部门要持续用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巩固“进”的态势。
在环境改善中提升“好”的成色。农民富起来,日子好起来,也要让乡村美起来。近年来,各地扎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面貌不断改善。各地深学细悟“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创设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重点工程项目,扎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从硬件设施看,“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危房加快改造,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快递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从人居环境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6%左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管控)超45%,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从公共服务看,2188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90%以上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过14万个。各地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布局,加力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变得更美、更方便、更干净。(张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