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随着最后一支箭射向靶心,浦东滨江金融广场上传出阵阵掌声与欢呼。昨天,2025年射箭世界杯赛上海站圆满收官。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运动员齐聚黄浦江畔,为国内外观众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射箭盛宴,而赛场内外的多元活动带动全民参与让多方受益,奏响上海文体商旅展融合发展的强音。
多方受益
作为国际A类赛事,射箭世界杯上海站在落户申城的第14个赛季里,赛事规格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从预赛的源深体育中心到决赛的浦东滨江金融广场,市民观众不仅看到了从美国站载誉归来的中国射箭队整齐亮相,看到了包揽巴黎奥运会五金的韩国队上演新赛季首秀,也看到了奥运三冠王安山、世界纪录保持者林显现、荷兰“完美先生”斯罗瑟等顶尖高手在各自项目上一展“百步穿杨”的绝技。
此番主场作战,中国队派出了新老结合的阵容。最终,李佳蔓、朱静怡、黄雨薇、许智芸组成的女队在反曲弓团体赛中挺进决赛夺得银牌。随后的反曲弓混合团体赛里,李佳蔓携手王岩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银牌。中国射箭队领队穆勇表示,进入新的奥运周期,中国队需要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本站世界杯队员们的表现有惊喜也有遗憾,但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一种重要的磨炼。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射击射箭运动中心主任陶璐娜也强调,借助主场优势练兵学习是中国队参赛的重要收获,她表示:“我们通过搭建这样的世界级赛事平台,可以让队员们在家门口与顶尖高手的对决中得到更多磨炼,助力他们向更高水平前进。”
赢得口碑
自2006年射箭世界杯首度落户上海开始,经过十多年深耕,上海乃至中国的射箭氛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此亚洲射箭联合会名誉副主席、上海射箭协会名誉主席郭蓓深有体会:“十几年前,射箭还是非常冷门的小众运动,许多人不仅不了解,甚至从没接触过。如今的世界杯赛吸引着越来越多观众从全国各地‘打飞的’来沪观看,今年的决赛门票10分钟就卖光了。”
决赛所在的浦东滨江金融广场化身体育竞技和城市漫游的融合空间,运动员的箭羽如同导览的指针,带领市民游客一边欣赏国际体育盛宴,一边解锁城市美食美景。今年首次推出的门票可兑换商圈消费券联动机制,以一张小小票根串联起文旅商体展的长长消费链。
专业的竞赛场地、成熟的组织管理,更是收获了多国运动员的点赞。已经多次来沪参赛的丹麦运动员马丁感叹:“朝气蓬勃的志愿者、热情好客的市民,让我每次到上海比赛都像回家一样,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城市。”土耳其选手雨瓦不仅在上海站赢得了自己的第一枚世界杯奖牌,赛事期间的丰富互动活动也让她与中国文化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奖杯与口碑交相辉映,让射箭世界杯上海站这一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多精彩。
走出国门
射箭世界杯上海站不仅是各国运动员拼搏角逐的竞技赛场,也成了彰显我国体育制造业实力的舞台。赛事期间主办方举行了射箭装备展,各家展位上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现场工作人员自豪地表示:“过去我们的箭全部是进口的,但是随着射箭世界杯接连落户上海,国内的相关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这几年,中国制造的弓箭不仅品质越来越好,还跟随各国运动员走上了世界舞台。”
在宁波潘神展位,品牌负责人朱向勇透露,中国弓箭把生意做到国外的故事,就始于两年前的射箭世界杯上海站,他说:“2023年我们带了最新款的箭过来,在上海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选手,2024年意大利队两个运动员就全部使用潘神的箭了。”
朱向勇坦言,中国射箭品牌突围不易,但自从在上海站签下了第一单,中国箭矢也渐渐赢得了国际口碑:“今年的展会,各国的采购商、经销商都跟我们面对面交流,射箭世界杯上海站不但是一个平台,更是国内射箭器材行业的大派对。”
以射箭世界杯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打通体育赛事和商业场景的边界,不断创造消费新场景、新供给、新活力,让中外体育制造企业互相交流竞争,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中国箭矢成功射出国门。
原标题:《新消费 申活力 | 消费带起来,生意做出去,射箭世界杯上海站内外两开花》
栏目编辑:江妍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 李铭珅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