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案 例】
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贾浩东收拾好行囊,信心满满地准备奔赴自己的就业目的地——甘肃兰州。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自然学院地质学专业2025届硕士毕业生,他为自己选择的事业起点,在位于兰州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西部地形地貌多样、能源资源丰富,是搞地质工作的‘宝地’!选择这里,是因为热爱这项事业,想在西部大地上实现心中抱负。”贾浩东说,学校组织的“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让他提前接触了西部单位,而导师带队的野外项目经历,更让他对西部环境有了切身体验。“我曾跟随导师在甘肃、宁夏做项目,不仅适应了当地生活,感受到了那里人们的淳朴热情,更看到了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以投身西部为荣,以服务基层为荣,以创业成才为荣”——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新三光荣”就业育人活动。为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在本科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丰富就业思政育人元素,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融入“树立正确的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单元。学校还邀请扎根西部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通过基层一线成长经历报告会、求职案例分享,用朋辈榜样的真实经历打破学生对西部的刻板印象,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成才观。
以政策为纽带,搭建政校地企合作平台,也是有效抓手之一。
“学校和西部基层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工作站、就业理事单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等建立了常态化合作,同时,设立专项表彰制度,对赴新疆、西藏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授予表彰,校领导主持召开座谈会,增强毕业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该校就业负责人介绍。
能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生马铭的求职故事,正是校企联动的生动缩影。
通过学校就业信息推送,马铭了解到怀柔实验室新疆研究院的招聘信息,在学校的双选会和专场宣讲会上,与该单位进行了深入对接。“新疆的油气资源丰富,油气产业是新疆最新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这让我非常动心——去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地方学以致用,该是多幸福的事情啊。”马铭神往不已。
尽管已得到东部多个就业机会,他最终还是因“发展前景广阔、人才政策优厚”选择了乌鲁木齐。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学院便有四五名博士签约西部单位,他们将一起为西部发展贡献力量。
“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是贾浩东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信念。马铭则用亲身经历证明:“西部并非‘苦寒之地’,这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优的人才政策,是建功立业的热土。”
星辰大海,征途漫漫。这群未来的“地质之星”们,正以一柄柄地质锤叩响时代强音,在西部大地上书写无愧于人生、无愧于使命的青春答卷。
(本报记者 杨 飒 本报通讯员 杜泽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