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警察网
近年来,日照市公安局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为主线,牢固树立“派出所主防”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夯实治理根基。今年以来,全市110接报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61.43%。
固本强基
构建“主防”新矩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日照市公安局提请市委、市政府将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纳入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建立提升派出所警务效能六项措施,在全省率先完成派出所警务优化整合,开展两轮次“人民满意派出所”创建;聚焦“派出所主防”要求,深入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建设,大力加强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6个派出所被先后命名为全国、全省“枫桥式派出所”。
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鲜明、举措务实。日照公安机关完善优先补充派出所警力机制,推动机关警力向派出所前置、派出所警力向社区前置。去年以来,共有15名机关民警下沉锻炼,新招录民警全部安排到派出所工作,65个户籍派出所的警力全部达到5人以上。同时,他们推动社区民警变“下社区”为“在社区”,面对面听意见、解难题、除隐患。
“警网”融合
织牢平安防护网
3月25日,高级心理督导师、心理健康服务专家杨馥宁如约来到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的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两年前,一名因缺少家庭关爱、负面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引起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陈疃派出所所长魏玉成的关注。随后,魏玉成提出对全镇中小学生启动心理健康筛查的建议,得到镇政府的支持。两年多来,每年为在校师生开展两次心理健康筛查、心理专家每周进学校开展心理访谈,累计为130余名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合力帮助7名留守儿童回归学校。
成效的取得,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班子”举措发力显著。日照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将警务工作和基层治理相融合、社区警务和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实现社区民警对基层治理的全流程融入和全方位推进。目前,日照市公安局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班子占比分别达92.6%、80.46%,他们发挥主导作用,推动村居实体化运行治保会,打造平安志愿队伍22支。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他们组织基层干部、社区民警辅警联合治保人员、警务助理、义务巡逻队开展自防联防,同步开展“平安守护”大巡防行动。
机制创新
打造善治“生态圈”
今年2月,日照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河山派出所邀请河山镇综治办、区妇联等部门工作人员及社区书记、律师等组成联合调解组,成功调解一起因琐事引发互殴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
群众满意是根本标准。日照市公安局大力推行预防警务、主动警务,一批利民安民的经验做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日照公安机关健全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与基层干部每周“双见面”制度,推动落实“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及“三所联调”“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依托派出所建立警司联调中心65个,设立警司联调工作室31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他们持续开展“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行动,实施网格化巡逻防范,优化调整城区街面巡逻驻勤点61个、快反处置点41个,建成街面警务站9处,以案件高发地段、防范薄弱时段为重点,组织特巡警、交警、机关警力和派出所警力开展巡逻。日照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护校安园和医院安保专项整治,设立医院警务室12个,全面加强校园“护学岗”工作,全市900余所学校实现一键式报警装置全覆盖,262名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
实战赋能
探索战力提升新路径
3月17日中午,莒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店子集街道有两人醉酒后寻衅滋事,并与群众发生肢体冲突。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立即安排店子集派出所现场处置,并指令最近的巡逻队伍赶往支援。
这是莒县公安局开展的红蓝对抗警情模拟实战演练的场景。处置结束后,由县公安局特警大队组成的蓝军教官从接警响应速度、现场处置策略,到警力协同战法、法言法语运用等方面,对警组处置情况开展复盘讲解,深入剖析演练中各环节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现场培训送教。
为切实解决制约基层警务工作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日照市公安局举办多轮次派出所所长培训班、派出所大讲堂、擂台比武、红蓝对抗活动,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累计开展基层送教活动20余场次。
送教练精兵,科技强警力。为提高基础管控精细化水平,日照市公安局自主研发管理平台,实现要素信息“一图展示”、预警指令“即时推送”。“我们通过管理平台的手机端就可以明确每天的工作任务,走访中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也可以随时记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日照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岚山派出所民警相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