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抓取水瓶、小心翼翼地折毛巾……在北京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一期),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动作的背后暗藏玄机——都有一位“动作导师”在遥控操作,他们被称为“机器人数据采集员”。这一听起来非常科幻的职业,正悄然推动着人形机器人走进现实。(本报记者 陈骁 吴凡 于芊芊)
文字整理 赵琛
上一篇:“创新联盟”助力铁路维管智能化升级
下一篇:获正能量奖很开心,希望更多人关注山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