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程 旭
太阳刚爬到屋顶,春寒裹着热豆腐的香气就漫过街口。“卖豆腐喽!新鲜的卤水豆腐!”李大爷的叫卖声与板车轱辘的吱吱呀呀声惊醒了东街的早市。笸箩里水灵灵的荠菜还沾着露珠,根茎白嫩透紫的春韭被稻草绳捆得整齐,小根蒜的紫红鳞茎带着湿泥挤在柳条筐里——这是小城特有的春讯,冻土里拱出的绿意虽然比节气慢半拍,却在集市中蒸腾出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老李头,来块嫩的!”裹着花薄袄的程奶奶挤过来,小葱的翠绿叶子从帆布袋里探出头来。她指尖点着冒热气的豆腐:“我老伴在家煮小米粥呢,让我买块嫩豆腐拌着吃。”她满脸的皱纹里漾着孩童般的笑。
附近烙韭菜合子的铁锅里腾起鲜香,面皮裹着嫩绿的春韭在热油里鼓起金黄的肚囊。香得旁边卖豆芽的大叔直抽鼻子,一边忙着给顾客称豆芽一边喊:“给我留五个韭菜合子啊,等我卖完这筐豆芽,得好好招待嗓子眼里的馋虫!”逗得买菜的人哈哈大笑:“你这一喊,把我的馋虫也喊出来了,我也得买两个尝尝!”正在包着韭菜合子的大婶听见了,笑得手中竹筷直颤:“昨夜的小雨一浇,今早的韭菜嫩得能掐出水!”她未必读过杜甫的诗,却把“夜雨剪春韭”的滋味捏进了面皮里。
“刚出锅的炸丸子!青萝卜丸子!可香可香喽!”耳边传来了系着蓝围裙的胖婶的吆喝声,只见她抄起笊篱,从一口大油铁锅里一捞,焦黄油亮的丸子就蹦进铁丝网筐,炸香混着萝卜丝的清香四处飘散,摊位前人头攒动。一位大姐扫码付款的空当,顺手往嘴里塞了个丸子,烫得直跺脚也舍不得吐出来。
宋大爷的腌菜摊上,五香萝卜干、辣白菜、蒜茄子、腌黄瓜挨挨挤挤浸在红油里,椒油香勾得人挪不动步。有趣的是挨着的种子摊:黄瓜籽、茄子籽、豆角籽……应有尽有,像一群小精灵躺在布袋里晒太阳,等着人们把它们带到泥土里——原来春天是从这些小小的身体里发芽,再顺着腌菜坛子与油锅,钻进人们的牙缝里。
早市北头的水产摊最是喧闹。大大小小的河鱼在铁皮桶、大水盆里银鳞乱闪,小河虾弓着半透明的身子蹦来跳去。穿胶皮靴的大哥攥着大笊篱搅动春潮:“刚开河的柳根儿鱼炖豆腐,鲜掉眉毛嘞!小虾炒辣椒香掉下巴壳!”他眼里泛着喜悦。
阳光把空气烘得暖暖融融的时候,炸丸子的油香、拌小菜的椒麻香、鱼虾的腥鲜统统搅在春风里。冻了一冬的小城,在市井烟火里发酵,酿出了鲜活的春意,荡漾着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