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国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构建现代化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持续巩固发展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雄安。
一、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精髓要义,始终确保国家安全工作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习,对标落实。一是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夯实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基础工作,严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底线关口,稳妥有序做好回迁安置,强化治安防控,保障公共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感。二是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要求,牢牢掌握安全发展战略主动、工作主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建设发展中坚持安全导向、前置安全要求,高标准构建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体系,高水平谋划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应急体系,前瞻性解决“大城市病”,把现代化城市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三是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观点方法,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把握好“总体”这个关键,统筹“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和各领域安全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工作质量、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四条底线”,严密防范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白洋淀水质下降“两大风险”,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在“国家更加安全”上持续用力,努力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必须以更高标准维护国家安全。一是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扎实开展党内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地。坚决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等活动,确保绝对安全、万无一失。扎实推进高质量疏解发展,以“雄安光明论”为“中国经济光明论”写下生动注脚。二是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2024年承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雄安专题宣介会,向全世界有力展示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坚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雄安”APP客户端建强舆论传播主阵地,进一步强化理论宣讲、讲好雄安故事、培育城市精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三是努力为维护科技安全贡献力量。着力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用好“雄安科技创新专项”,培育壮大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主链,引入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覆盖从原始创新到大规模商用各环节的高水平综合性创新平台。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中前瞻性布局兼顾数字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未来将在维护科技体系完整有效、国家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安全可控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三、在“社会更加有序”上持续用力,着力打造一座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我们从规划设立之初就高标准构建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一是以高水平规划为引领建设本质安全城市。专章规划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统筹考虑防灾减灾、疏散避难、消防救援、应急保障等安全要素功能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兼顾平急两用、平急转换,打造风雨无阻地下空间,高标准规划建设防洪排涝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综合防范能力,做到各类安全风险可防可控。二是以事前预防为核心织密公共安全网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前端规范和源头预防,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强化治安防控,健全综合防控体系,紧盯重点群体、重点场所和重要节点,提高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是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加强社会工作。加强“三新”党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有效覆盖。在新建片区实行“两级管理、三级服务”,推行“一呼联应”工作机制,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探索与社区网格深度融合的“大物业”管理体系,培育“悦容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办“青年驿站”“社区食堂”,探索实施“文明积分”等激励机制,“城市很美丽,人民很文明”成为雄安新风尚。
四、在“治理更加有效”上持续用力,构建保障现代化城市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雄安新区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我们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积极探索,努力以高水平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经济治理。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擦亮“高效办成一件事”“零障碍办好每件事”品牌,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长期稳定资金筹措和投融资机制,实现财政资源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多元化土地供应体系、混合开发的土地利用模式、“两供两价”联动机制,有效破解“土地财政”难题。围绕“5+6”产业方向,系统构建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产业政策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二是聚焦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创新生态治理。组织开展白洋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性治理,深入实施补水、治污、防洪等五个“一体化”措施,实施清淤疏浚、百淀连通、退耕还淀、科学补水、严密防洪“五大工程”,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野生鸟类达295种。建设千年秀林、“无废城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倡导绿色生活,推动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三是聚焦高水平现代化城市建设,创新城市治理。构建大部门、扁平化、精简高效的新型机构职能体系,机构职能调整顺利推进,21个工作部门、4个片区管委会挂牌运行。构建基于BIM、CIM平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试点“云上容东”数字城市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行政委托、特许经营等创新方式,将雄安集团打造成为新型城市运营商。
五、在“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要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必须维护好人民利益、保障好人民安全。一是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现现房销售、职住平衡。构建现代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妙不可言城市场景,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实施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增加群众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实施县城改造提升和乡村“三清一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有温度的兜底保障服务。二是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用好“周周看、家家到”“走村入户”等有效机制,及时收集、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办好办实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设“廉洁雄安”。三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加强建筑施工、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管好风险源头,抓好隐患整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上一篇:长江不夜城 灯火映千年
下一篇: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上升传递哪些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