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斐斐 朱小丽
4月7日,六师军户农场九仙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棕褐色的羊肚菌破土而出,密密麻麻地铺满菌田。种植户黄先军仔细查看羊肚菌的长势,小心翼翼地采收着这些“土黄金”。
“大棚温度得控制在8到16摄氏度,湿度要保持在50%以上,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忙碌间隙,黄先军对笔者说。这位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农技好手,如今成了种植羊肚菌的“土专家”。
去年9月,在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黄先军开始试种羊肚菌。经过半年的精心培育,今年3月,这批菌菇终于破土而出。“一座大棚的产值能达到8万到10万元,今年我们试种了4座温室大棚菌菇。”九仙菇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春山算起经济账,喜悦溢于言表。
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特色作物研究室主任赵亮介绍,科研团队历经4年技术攻关,成功总结出一套契合新疆气候的羊肚菌种植模式。目前,该合作社成为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食用菌示范基地。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统筹谋划、多点发力,以提升规范运行水平、增强生产经营和服务带动能力为着力点,全方位强化政策引导与要素保障,推动农工专业合作社从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量质并举转变。
截至今年2月底,六师五家渠市注册登记的农工专业合作社达903家,累计带动1.3万名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在六师新湖农场,75座大棚整齐排列。新湖农场昕望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在大棚间忙碌穿梭,为樱桃树施肥、浇水。该合作社现有社员156人,建有蔬菜、水果、育苗等温室大棚75座,配套建设2座保鲜库、1条果品烘干生产线,还开设了4家社区门店,构建起绿色果蔬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去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1160万元,社员人均盈余分红9600元。
“今年,合作社种植了39座大棚果树。目前,大棚樱桃长势良好,花开正艳,预计6月底迎来丰收。”昕望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宗安介绍,合作社计划推出樱桃采摘游项目,吸引周边居民前来体验,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
据了解,今年,六师五家渠市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农工专业合作社+职工”经营模式,为社员搭建坚实的基地平台,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畅通产品销售渠道,让农工专业合作社成为团场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上一篇:特色养殖 致富有“鹿”
下一篇: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