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闫超健
笔者最初关注楚庄,是因为一张他与雷洁琼在张家港视察工作的老照片,之后随着民进会史研究的开展,在笔者的书架上,关于楚庄的书籍不断丰富,连同其父亲楚图南的生平著作也几乎尽数收藏。
楚庄,曾任华人世界杂志社社长、主编,《民主》杂志社社长,历任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在民进人心中,楚庄曾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具有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又高风亮节、平易近人。
云南文山楚氏家族
楚庄是楚图南之子。楚图南,1899年8月生于云南文山,1919年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官费生,并结识了李大钊,1922年加入青年团。1925年,楚图南与杨静芬结婚,同年底,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楚图南从云南到北京,迅即转到哈尔滨,先后在哈尔滨三中、六中、省立女中、吉林六中等中学及长春二师等校任教,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长子泽清(又“吉清”,即楚庄)出生于哈尔滨。1935年,楚图南易名为楚曾,到上海暨南大学史地系任教授;1937年,与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彭端淑结婚,婚后,彭端淑改名淑端。楚图南夫妇带着8岁左右的楚庄,住在上海法租界劳尔东路一幢弄堂房子三层一间房加一小亭子间里。除了教书,楚图南还以“高寒”为笔名译稿,由郑振铎将译稿转交商务印书馆,出版社还破例经郑振铎先预支了一笔稿费,这也是商务印书馆在民族历史转折的关头,以文化出版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扶持。
那时的楚庄在家附近的存德小学读书,放学后主要的乐趣就是在家里翻书。后来楚庄回忆说,父母为他购买的书,以儿童书局和开明书店的居多,特别是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像这种把政治经济学乃至《资本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常识融入童话中的著作,成了他童年生活重要的启蒙;还有《申报》出版的中国地图集、家中让他一知半解的大人书、父亲带他看过的时局电影以及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楚图南带他在苏州河南岸,隔河看到四行仓库谢晋元团被日寇包围中的孤勇悲壮,这些深刻地唤醒了他的中国心。少年楚庄也会把对家国的强烈感情写成诗,1937年11月1日《时调》半月刊创刊号上,就曾发表过一篇儿童诗《东北是我们的》,署名“楚吉清,八岁”。
抗战全面爆发后,楚图南又回到昆明,在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授,在昆明教育界、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于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为云南民盟组织的负责人之一。抗战胜利后,他和闻一多、吴晗、李公朴等领导云南民盟旗帜鲜明地支持昆明学生反内战、反独裁、争取民主的进步活动,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1946年,“李闻惨案”后,楚图南转移到上海,任上海法学院教授,参与民盟总部在上海的工作;1948年底,由上海到达河北中共中央所在地。1949年2月,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6月,作为民盟代表,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文教部部长。
楚庄同父异母的弟妹在《对父亲楚图南的回忆》一文中写道:“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早先进入解放区的大哥泽清到上海接母亲和我们弟妹到北平。这是我们全家的第一次团聚。”
新中国成立后,楚图南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是我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据楚图南回忆,他祖上姓“盛”,原籍陕西,后移居南京,明洪武时随军入滇,先居易门,后居临安(云南建水)。杜文秀事变时,临安城乱,还是少年的祖父盛毓兰与一“楚”姓少年相互帮扶,一起背着祖宗牌位在颠沛流离中逃难,但凶年饥岁,楚氏少年途中不幸罹难,盛毓兰便把亡友的祖宗牌位一起背上逃到文山。后来祖父盛毓兰在文山做塾师,建立家业。到民国初,父亲盛福祥曾任大理州漕涧县佐,与友人创办《云南旬报》,颇涉新知。盛福祥见家中祖宗牌位上楚、盛两字并列,且楚在左,盛在右,而当时全家皆姓盛,他认为楚姓宜有后人,遂改名为楚宝,并规定以后他的子孙也都姓楚,并写了一短文,以告楚、盛两姓后人。楚庄虽生于哈尔滨,但生平的简介,也都明确自己是云南文山人。
楚庄的从政之路
1946年至1947年,楚庄先后在北京大学、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学习。1947年,解放后的石家庄百业待兴,跟随解放大军进入石家庄的楚庄,在石家庄联合中学当教师。生于动乱、长于战火的楚庄,崇文好学、积极进步,很快加入了青年团,担任石家庄师范学校副教导主任、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3年后,楚庄任石家庄市农工速成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在此期间,他与华北联大的同学董平结婚。
1956年国庆节后,中共石家庄市委建议提名楚庄为石家庄市民进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并把他从学校调出来,专职进行民进筹委会组建工作,并报民进中央。1957年1月,楚庄加入民进。春节后,筹委会正式成立,民进中央的梁纯夫等人由北京专程到石家庄参加,楚庄当选石家庄市民进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1960年至1961年,楚庄在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习;1961年至1978年,在石家庄市图书馆做馆员,他开始大量阅读经史子集和各类古典文献。1978年平反后,博览群书的楚庄被聘任为石家庄教师进修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并恢复民进石家庄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1982年,当选石家庄市副市长,并担任华人世界杂志社社长、主编。1983年6月,楚庄代表河北省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3年11月,民进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楚庄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在中常会上,被推荐为中央执行局委员,他也是执行局最年轻的委员。1984年4月,楚庄第一次从石家庄去南京参加民进全国工作会议,会议开幕后,雷洁琼、陈舜礼派他到杭州去和民进浙江省委会商谈工作,两天后回到南京,还在闭幕前一天的下午,在全体会议上作了发言。这次民进全国工作会议的“亮相”,是给新干部的一次机会和考验,更饱含着期望。时隔21年后,楚庄回忆说:“老前辈对我们亲切的勉励和教育,使我初到民进中央就对民进的传统作风品格有了深切的感受,对我以后在民进工作的为人处事一直有着深刻的影响。”
1984年8月,楚庄从石家庄市副市长的岗位上调入民进中央工作。1985年,当选民进中央副主席,《民主》杂志社社长。
1998年,第九届全国政协会议,楚庄被提名为全国政协常委,当选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12月,楚庄任民进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2007年11月,民进中央办公厅编印的《楚庄民进工作文选》里,收录了一篇楚庄的文章——《民进指引我同行五十年》,他在追忆亲历半个世纪的民进生活时,说“一定要把中国知识分子这样一个尊师、敬老、尊贤的传统继承下来”“我们是在前辈开辟的道路上前进,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另外一个方面,又应该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志气,努力争取在将来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的前辈”。
2015年12月3日,喜欢身着中山服、脚穿布棉鞋的楚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根据生前遗愿,丧事从简,遗体捐献给了协和医学院用作科学研究。
楚庄的文化史观与对多党合作理论的研究
楚庄生前的著作,有很多是他在低谷逆境中写就的,尤其是他的《文史知识丛谈》,在困难的时期,这一篇篇文章基本是用他女儿烟厂里用过的旧账本、旧货单背面书写的。他在逆境中用笔构筑了一个独立且明亮的世界。他在《生活漫笔》一文中,曾这样写道:
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信服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历史总是在克服黑暗、丑恶的过程中朝着光明的前景发展。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着无数美好的、积极的事物,而且正是它们正在决定并推动历史前进。任何向前看的人,都可以从他周围找到生活的力量、生活的信心和生活的希望。因此,生活对于他也必然是美好的。
这也恰恰反映了楚庄俯仰皆宽的心境。
1978年平反后,他的文化史学修养,也为他之后的中国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理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如1984年选注的《元明清诗选》、1986年选注的《纳兰性德词选》、1989年主编出版的《涉外经济词典》和1995年出版的《文化短长论》等。
1989年8月,民进中央在继承《民主》周刊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办《民主》杂志,以“立足民进,面向社会,服务统战”的办刊宗旨,成为民进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楚庄,担任了《民主》杂志社的首任社长,时任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名誉主席冰心、赵朴初,副主席叶至善、冯骥才等都对这本杂志更寄予了厚望。至今,《民主》杂志走过了36个春秋,记录了民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的道路与经验。
2000年至2002年,楚庄还主持了出版了《民进会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三辑,为民进会史研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文献资料。
2015年,在民进成立70周年之际,楚庄将珍藏多年的民进老一代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赠予他个人的书画作品60幅和会史资料捐献给了民进中央,其中所蕴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成了民进宝贵的财富。民进中央为此还出版了《楚庄赠民进中央书画作品影集》,为他善始善终的思想宣传与会史研究工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楚庄在民进中央工作以及担任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期间,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围绕教育体制改革、制定教师法等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采纳。多年来,他和民进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道,带领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统一战线和民进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出了突出贡献。
楚庄在民进中央工作10多年的实录,1996年汇编出版了《统一战线与民主党派》论著,至今读来,其良苦用心,字句间依然可见。
谈及人民政协,楚庄曾深情地说:
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非常有效的。人民政协不仅是民族大团结、人民大团结的象征,也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提供了参政议政的讲台和民主协商的渠道,大家在建言献策的同时行使了民主监督的职能。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它、维护它、完善它!
楚庄“敬老尊师、承先启后”“以党为师、立会为公”的殷殷嘱托,深深地影响了无数民进人。重翻旧著,书架上的楚庄,见字如面,让后继者动容。
上一篇:火鸡面为什么叫火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