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王若晔 摄影 吴聃
“说说产品的定价和成本吧。” 4月7日,在成都举行的共建“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产业”明星企业专项行动投资路演活动现场,不止一位登台的川企负责人被“拷问”。
这场路演活动上,20家四川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明星企业的负责人轮番登台推介展示。台下,一百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和十多位行业专家担当“评委”,频频“找茬”,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市场化潜力上。
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
“你们的终端产品有哪些特点?”
台上,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等展示了企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技术发明专利证书以及其他荣誉证书。但台下的投融资机构却表示“我们要看产品。”
为何投融资机构代表们没有“耐心”看技术?
“第一个原因,能登台的,都是仔细遴选过的川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为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首,并构建了“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的协同推进机制,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
因此,本次受邀路演的10家大模型企业及10家机器人企业,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具备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都不容小觑。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例,其推出的四足机器人等产品让业界关注。而有备而来的投融资机构代表们,对于具体的技术问题已经了然于胸。
企业代表正在推介。吴聃 摄其次,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
不少投资人提到一个案例:等离子显示屏在分辨率等方面领先液晶显示屏,日本在该领域技术储备一枝独秀。但最终,押宝等离子显示屏的厂商,却败给了技术门槛更低的液晶显示屏。因为,最终的商品化呈现时,液晶显示屏的制造和使用成本都明显低于等离子显示屏。DeepSeek在技术层面领先ChatGPT幅度并不算多,但前者引领的开源模式颠覆了整个人工智能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与逻辑。
由此,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爆发阶段初期,投融资机构更为看中的是终端产品和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比较优势。
好政策不等于好市场
“你们接到了哪些市场化订单?增长趋势怎么样?” “用户主要是哪些群体?他们的反馈怎么样?”
在李耀路演环节,不少业内专家和投融资机构已经准备好了问题。这让李耀原本准备的“政策利好”等推介词用不上了。作为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他的回答是,医疗机器人的市场需求,预估至少为千亿级,且会随着老龄化进程而增加。目前,企业接到的市场化订单已经过亿。
好市场离不开好政策,但好政策不等于好市场。在本次路演之前,四川发布了《四川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计划3年投入12亿元,全力打造“科技攻关更聚焦、场景开放更丰富、算力供给更普惠、产业生态更完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但在参与路演的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政策只对产业起到催化作用,决定产业生死的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例如,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在孵化阶段,当地的扶持政策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帮助企业熬过了产品研发、熟化阶段。而进入市场推广期,政策逐步退出后,企业只能“以市场表现论高下”。
“这也是我们举办本次活动的原因。”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业内专家和投融资机构的现场考评等市场化机制,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市场潜力巨大、融资能力强劲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明星企业。同时,实现资本、技术、产业链的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