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事业,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合力
创始人
2025-04-08 03:21:40
0

转自:光明日报

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全面育人环节中的重要主体,承载着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充分认识协同育人机制对于提升育人质量、建设教育强国的价值,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深化协同共育实践,聚焦机制建设主线,才能持续优化教育生态,筑牢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根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1.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原则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核心要求和原则。因此,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就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协同作用,通过服务全面育人目标、搭建全链条育人体系、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实现“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与“五育融合”(德智体美劳)的辩证统一。

  服务全面育人目标。育人目标决定了育人的发展方向,服务育人目标的实现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前提。育人目标的全面性要求突破传统“唯分数”“唯升学”的局限,转向“五育融合”的素养本位教育。学生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涉及价值观塑造、习惯养成、人格健全和实践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这并非学校单方面能够完成,需要家庭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发力。学校、家庭和社会通过发挥自身教育优势,可以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夯实坚实的社会基础,助力学生在知识、品德、实践等方面全面发展,实现育人目标的全方位覆盖。

  搭建全链条育人体系。高质量育人体系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支撑。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强调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统筹推动价值引领、实践体验、环境营造,探索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因此,统筹推进全链条育人体系建设,就要破解学段割裂与育人主体分散的困境,通过纵向衔接与横向联动实现教育场景的贯通。纵向层面,需依托“省—市—县—校”四级协同机制,统筹规划学段衔接,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志愿服务贯穿教育全周期,形成螺旋上升的育人路径。横向层面,需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实现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弥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各自的功能盲区,打造“校内—校外—虚拟”三位一体的教育场域,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建立连续性的学生发展通道,形成终身学习的育人闭环。

  形成良性育人生态。良好的育人生态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追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保障。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各自扮演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单独依靠任何一方都难以构建良好的育人生态,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学校教育若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易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家庭教育若缺少学校和社会引导补充,教育理念和方式难以优化提升;社会教育若未与学校、家庭协同,学生难以将社会经验转化为成长动力。只有三方紧密协同,整合优势、弥补不足,才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稳定持续的教育支持网络,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2.深化协同共育实践,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核心在于协同共育。协同和育人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一体两面。没有育人的协同,协同只能流于形式;同样,没有协同的育人,育人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协同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价值引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就是要在协同共育实践上持续深化发力,构建方向一致、资源依赖、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协同体系,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

  教育方向保持一致。方向一致是协同的前提。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方向,要坚持科学教育观念,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增强三方教育价值共识,避免短视化、功利化教育观念。学校应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家长学校、社区讲座等形式,宣传素质教育重要性,展示教育成果,引导家长和社会理解并接受科学育人理念,凝聚协同育人共识。

  育人资源形成共享。资源共享是协同的重点。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对学生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相互叠加的,实现育人资源的相互共享,一方面要打破时空和体制限制,实现三方资源真正的共享互通,另一方面,根据育人要求对三方资源组合优化,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只有这样,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育人过程中才能成为职责有分工、时空有分配、过程有参与的重要教育主体和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才能避免家长不积极、社会不主动,只有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实窘境。

  育人分工合作有序。分工合作是协同的关键。清晰的职责分工界定能够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司其职,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紧密的协同合作则能让三方形成教育合力,功能互为补充、工作相互补位。形成有序的分工合作,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规定明确各方职责界限,细化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责任;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打通协同壁垒,以学校为核心整合区域资源,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共同研究和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协同落地生效。

  多方受益共同成长。共同成长是协同的保障。要使协同能够可持续,除了构建对育人目标的共识,更需要基于学生发展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受益、共同成长的保障机制。有用才会有为,受益才能持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仅应对学校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也要为家长、社区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通过三方协同机制,家长能够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中为孩子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社区也能通过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自身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凝聚力,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3.聚焦机制建设主线,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效能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关键在于机制建设。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目标取向不够一致、职责定位不够清晰、信息流通不畅、条件保障不够到位等问题,既严重制约了协同育人的质量和效果,也凸显了构建科学、高效且可持续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迫切需求。坚持以机制建设为主线,要更加注重机制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释放机制建设合力,真正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模式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内容体系。构建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对“想做”“能做”和“做好”进行一体化设计和考量。在“想做”层面,建立利益耦合机制,创新协同方式,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激发学校、家庭和社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协同育人体系活力。例如,可以设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奖励基金,对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在“能做”层面,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服务体系,学校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家庭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家庭积极反馈教育需求,参与教育改进;社会机构为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助力学校拓展教育资源,全方位提升协同育人质量。在“做好”层面,强化责任机制,明确各方权责,优化监督流程,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家长履行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保障协同育人活动规范开展。可以建立协同育人监督委员会,对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不履行职责的进行问责。

  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系统集成。越是要求协同育人,就越是要求机制建设的协同发力、系统集成,提升机制建设的整体效应。增强机制建设的系统性,就是要构建起宏观政策引领方向、中观协同机制促进合作、微观操作细则规范行为的多层架构,既要防止“分解谬误”,也要防止“合成谬误”,确保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形成支撑;增强机制建设的整体性,就要从育人目标、资源配置到教育行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涵盖教育的各个阶段,使教育环节之间紧密相连,建立起高效流畅的协同工作机制,使整个育人过程各部分同向发力,避免学生在不同教育场景下的教育矛盾或脱节,共同服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增强机制建设的协同性,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基于共同的育人目标,通过信息的及时、精准交互,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互补,进而在教育行动上相互配合、同步推进,形成紧密协作、环环相扣的教育共同体关系,进而提升育人整体效能。

  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治理效能。单纯的机制建设不必然直接转化为协同育人的治理效能。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要形成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高效的实施体系、严密的监督体系和有力的保障体系,确保相关机制规范真正成为三方行动中的根本遵循。要强化政府对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统筹和领导,谋划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围绕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时间轴和空间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条件保障,凝聚“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合力。

(作者:曲正伟,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欧高端装备股票发起A净值下跌... 中欧高端装备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欧高端装备股票发起A,代码016847)公布4月7日最...
湘财研究精选一年持有期混合C净... 湘财研究精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湘财研究精选一年持有期混合C,代码016782)公布...
鹏华中证中药ETF联接C净值下... 鹏华中证中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简称:鹏华中证中药ETF联接C,代码016892)...
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C净值下... 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C,代码016913)公布4月7日...
富国中证1000优选股票C净值... 富国中证1000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国中证1000优选股票C,代码017039)公布4月...
方正富邦鑫诚12个月持有期混合... 方正富邦鑫诚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方正富邦鑫诚12个月持有期混合A,代码01551...
鑫元专精特新混合C净值下跌10... 鑫元专精特新企业精选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鑫元专精特新混合C,代码015072)公布4月7日...
工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C净值... 工银瑞信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工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C,代码016943)公布...
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 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简称: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联...
前海开源中证大农业指数增强C净... 前海开源中证大农业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前海开源中证大农业指数增强C,代码015484)公布...
银华心选一年持有期混合A净值下... 银华心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银华心选一年持有期混合A,代码014919)公布4月7日...
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发起A净值下跌... 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发起A,代码015633)公布4月7日最...
华泰柏瑞低碳经济智选混合C净值... 华泰柏瑞低碳经济智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泰柏瑞低碳经济智选混合C,代码015101)公布4月...
宏利行业精选混合C净值下跌7.... 宏利行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宏利行业精选混合C,代码015601)公布4月7日最新净值,下...
南方高质量优选混合C净值下跌7... 南方高质量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南方高质量优选混合C,代码014947)公布4月7日最新净值...
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股票C净值下... 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汇添富国企创新增长股票C,代码015123)公布4月7日...
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混合A净值... 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混合A,代码016997)公布4月...
为基层减负 让督察提效   当前,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在推进中,目前已完成三批对部分省份和央企的督察。督察中如何减少...
国际原油、黄金期价创出阶段新低   本报记者 王 宁  近日,海外商品期市主要品种期价大幅走低,包括原油和黄金等期价创出阶段性新低。...
富荣医药健康混合发起A净值下跌... 富荣医药健康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富荣医药健康混合发起A,代码015655)公布4月7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