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大银行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再度引发市场对银行业“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以来,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积极响应上交所的这一专项行动倡议,从多维度发力,展现出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担当,更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此外,民生银行还同步披露估值提升计划,浦发银行制定《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投关活动层级与影响力,努力重塑优质蓝筹形象。
在公司治理层面,股份制银行积极作为,通过完善治理机制、强化董事会职能、优化股权结构等措施提升治理效能。民生银行在其方案中着重突出独立董事的作用,通过提交的《市值管理建议书》,围绕深化内部改革、提升经营绩效等方面给出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不仅在董事会上进行专项报告,还形成了后续落实方案与检视机制,确保建议能够有效落地。浦发银行则创新建立董事多层次履职体系,强化“关键少数”责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为公司治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分红政策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几家股份制银行在这方面表现亮眼。光大银行自2010年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达1145亿元,并计划进一步提高现金分红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用实际行动回馈投资者。民生银行自2018年起,每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保持在30%以上,2024年还增加了中期分红,2025年拟维持一年两次的分红频次,让投资者切实获得更多收益。兴业银行通过稳中有升的分红政策,在2024年将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30.17%,同时借助资本市场沟通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推动股价累计涨幅达37.47%,构建起“稳股价、强信心、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生态。
信息披露对于增进资本市场对银行价值的认同至关重要。浦发银行围绕“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主线,制定《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并借助业绩发布会、路演推介等活动,全面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层级与影响力。2024年,浦发银行股价上涨61.14%,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价值的高度认可。兴业银行则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者互动,深化境内外投资者沟通。2024年,该行领导参与14场境内外路演,与50余家头部机构深入交流,还创新开展“我是股东——走进兴业银行”活动,邀请个人投资者与自媒体大V参观行史馆、对话管理层,直观展示战略转型成效。
在鼓励股东长期投资和自愿增持方面,几家银行也各有举措。光大银行持续推动控股股东、主要股东等在符合条件时制定并实施股份增持计划,积极争取股东增持,以此提振市场信心。兴业银行通过战略引资优化股权结构,近三年主要股东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投资集团及福建省港口集团累计增持9.5亿股,2024年还持续获得指数基金、保险资金、境外机构增持。
除了上述共性举措,各行还依据自身发展制定差异化策略。民生银行立足经营实际,突出特色经营,致力于成为民营企业的同行者和小微金融的领军者,优化“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特色业务模式,在服务客户的同时提升自身经营质效。浦发银行紧密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目标,深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截至2024年末,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及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资产规模合计超1.73万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18.98%,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光大银行则发力六大特色业务,构建综合金融生态,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金融服务,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共同发展。
据记者初步统计,目前,沪市已有22家银行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涵盖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在“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中,银行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优化经营质效、分红政策和投资者沟通机制。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股东回报、稳定分红比例等措施,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价值信心,稳定投资者预期,充分展现了服务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责任担当。市场人士表示,这场系统性行动,让战略定力与资本活力相互促进,为投资者呈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为银行业未来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