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当时有名的辩士,一次,他到魏国去见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说:“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您如果要求‘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那么大夫也会要求‘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下面的一般人士和老百姓也都要求‘怎样使我自己有利’,这必然会使全国上下互相争夺利益,这样国家岂不就危险了吗?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兵车,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兵车,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利’的后面,这些大夫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抛弃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会夺国君的地位。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梁惠王听后十分惭愧。过了几天,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抬头看到天上飞的大雁和原野上奔跑的麋鹿问孟子:“贤能的君主也喜欢这个吧?”孟子回答:“贤能的君主并不会把这种娱乐当成首要的追求,不贤明的君主即使喜欢这些也没有办法欣赏。”
孟子又引用了我国先秦诗歌总集的《诗经》里面《大雅•灵台》的诗句劝诫梁惠王:“周文王用民众的力量修建灵台、挖掘灵沼,但老百姓觉得很幸福,把他的台叫作灵台,把他的池塘叫作灵沼。他们高兴这里有麋鹿和鱼鳖。古代圣君与民同乐,所以才能真正地欣赏享受园、池,就好像《汤誓》中写到的一样。”
上一篇:科任老师错怪学生,怎么办?
下一篇:牛和青蛙的故事内容和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