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外地户口能不能在杭州登记结婚?”不久前,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小陈和男朋友商量结婚的相关事宜时遇到了难题。偶然听说杭州民政出了个“杭民星”小程序,刚推出测试版,可以回答各种问题,她便打开手机试着问了一下。“没想到几秒钟就有了答案,不仅登记结婚把所需材料和办理条件说得清清楚楚,还有动画效果玫瑰花送祝福,真是太惊喜了!”随后,小陈还通过“杭民星”预约了婚登机构和登记时间。
3月20日,“杭民星”正式上线。它是杭州市民政局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智能中枢打造的首个民政垂域智能体,多场景应用、多模态融合的民政大模型,为政务服务注入了新活力。
随问随办,民政事务百事通
“什么时候能领高龄津贴?”“我想捐款怎么操作?”“社会组织年检需要什么材料?”“西湖区有哪些养老院?”大家想知道的民政全领域业务工作都可以问“杭民星”,24小时在线的智能客服比传统的电话转接咨询或面对面咨询更加方便快捷,81项民政政务服务事项在线导办,自动检索所需资料并生成清单化办事指南,让大家“不见面、网上办、零跑腿”。
老王夫妇靠打零工供女儿读书,由于夫妇俩相继患病,收入减少、支出大增,家里陷入困境。当他正在犹豫要不要去社区了解一下低保政策的时候,偶然间听说了“杭民星”,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小程序上问了问,没想到,“杭民星”很快就详细列出了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和申请流程,当天他就在手机上提交了相关材料。
智能技术里的人文温度
在微信小程序里搜索“杭民星”,出现的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动漫牛。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孺子牛精神代表着全国民政干部的精神风貌,为此,杭州市民政局打造原创动漫形象‘民民’,作为杭州民政的动漫代言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形象,实现民政服务满意度与人文温度的双向融合。”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walk(城市漫步)已成为当下年轻人休闲娱乐的新潮流。“元宝街—大井巷—河坊街—五柳巷”这些充满老城烟火气息的地点串联成了杭州Citywalk的网红路线。这些地名背后承载了哪些历史记忆呢?只要你打开“杭民星”便会得到答案。目前,“杭民星”已收录了9000多条地名信息,只需输入地名,便会告诉你标准名称、地理位置、地名含义等信息。
“杭民星”不仅是个擅长解答问题的专家,还是个特别温柔细腻的“朋友”。主页面上专门设置了“长辈模式”,通过放大字体、语音播报等方式,照顾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让老年人也能轻松享受数字化服务。除了送上结婚祝福彩蛋,如果“杭民星”遇到群众咨询离婚的情况,解答后还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支持一键预约,链接专家团队给予情感疏导、危机干预等,把贴心服务想在前、送到手。
政策查询“秒响应”,资金监管“零误差”
小李今年刚刚到社区工作,面对繁琐的基层事务和庞杂的政策文件,尤其是一些关系到老百姓的政策,常常感到手忙脚乱,在群众咨询时难免有些心虚。自从有了“杭民星”,让他面对群众时的底气足了不少。“现在要是碰上不常办的事或者不太熟悉的政策,我不用再抱着厚厚的政策汇编找答案了,直接请‘杭民星’帮忙,省时又精准。”小李感慨地说。
“杭民星”植入民政“一网协同”业务平台,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快速查找政策资料,还能快速调取相关数据、生成报表图示、进行智能分析研判。“杭民星”还创新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资金到账监测、重复发放比对、互斥信息碰撞、关联享受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比对,提高惠民资金发放的准确率。该功能上线首月,智能筛查、分析数据78.44万条,核查预警信息674条,保障和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生成式大模型技术的进步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速度和精度。”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我们将全面推动政务服务场景智能化改革,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公共服务。”(贾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