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杭州启程,摇晃过二十五个小时,直达内蒙古乌兰察布。”“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近日,杭州丁兰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张潇冉的寒假作文《旧轨还乡》经报道后爆红网络。文章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央级媒体转发,数千万网友观看和点赞。
在“速成作文模板”“高分金句合集”泛滥的当下,不少考场作文变成辞藻与套路的拼接,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空洞无物。更有不少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对“得分技巧”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力与表达欲。《旧轨还乡》之所以走红,就是因为它摆脱了考场作文的套路,以细节传递情感、以真实引发共鸣。
最好的作文从来不是考场上的炫技表演,而是灵魂与世界的真诚对话。写作教育应从“生产应试文本”转向“培育完整的人”。教师不能只做“批改错别字的匠人”,要成为“点燃火把的引路人”,创设真实写作情境,让学生感受表达的快乐。重建考场作文评价体系同样刻不容缓。作文评分应弱化对排比句、古诗引用的过度要求,更加关注观察视角的独特性、情感传达的有效性。
上一篇:菜地干活出意外 腿部绞入翻地机
下一篇:拉夫罗夫:俄美准备举行新一轮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