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重塑教育生态,实现技术与教育的共生共融,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5月9日,福建省基础教育大讲堂在福州第八中学开讲,就这些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和交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学会会长陈明庆,福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东生等出席,全省教育系统代表、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等万余人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前沿路径。
本次活动是基础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的第一讲,以“智启灵思,AI赋能基础教育创新——人机共生背景下的教师成长与课堂重构”为主题,由福建省教育学会主办,省教育学会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省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福州市教育学会承办,福州第八中学、厦门双十中学、泉州第五中学、福州屏东中学、三明市第九中学、福州市群众路小学、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象园幼儿园等协办。
福建省教育学会陈明庆会长致辞
福建省教育学会陈明庆会长表示,此次大讲堂是全省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搭建交流平台,推动AI技术从“工具应用”向“生态重构”演进,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基础教育大讲堂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既有专家高屋建瓴引领,探讨在教育领域,如何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轨迹、教师发展历程与学校管理等三维路径,实现数据赋能的教学创新与科学治理,又有三位名校校长与六名不同学段的一线教师带来各自对于人机协同背景下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的深刻理解。与会人员通过观察课堂和对话交流,共同探讨AI技术在教育领域如何通过“解构”数智内涵,“重构”课堂路径,从而达到“人机共生”,实现整体育人效能提升。
福州八中党委书记林晓枫主持开幕式
学术引领,解析教育数智化
9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顾小清教授作主旨报告。作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顾小清教授以《数智深化学校数字化转型》为题,系统剖析了AI技术驱动下的教育模式重构、数据治理与学习分析技术应用,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顾小清教授深厚的研究积淀与卓越的前瞻视野,为现场教育工作者带来深刻启发和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作主旨报告
多元呈现,展示AI赋能教育
9日下午举办的校长论坛上,福州第八中学校长陈晨、厦门双十中学校长黄强、泉州第五中学校长张海峰等名校校长分享了“教师数智素养2.0框架”“AI赋能拔尖人才培养”“5G+智慧教育生态”等创新案例,彰显名校在智能化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福州第八中学陈晨校长作主题分享
厦门双十中学黄强校长作主题分享
泉州第五中学张海峰校长作主题分享
同步进行的教学示范课覆盖了幼小初高全学段。福州八中高中信息技术课演示AI知识库与“双碳”议题结合的实践探索,三明九中化学课运用AI模拟化学反应动力学,福州屏东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依托AI优化解题策略,福州市群众路小学科学课、延平实小体育课及幼儿园美术创意活动则生动呈现AI在跨学科、低龄化教学中的场景创新,生动展示了幼小初高课堂如何打破学段壁垒,让AI有机融入教学。
延伸阅读:
福州八中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福建省首批“智慧教育试点校”,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八中特色的“一路两环境”与“123战略”的数智规划,通过“数智校园”与“AI教学”双轮驱动,推动学校现代治理水平提升,激发办学活力。今年3月,福州八中完成DeepSeek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核心引擎的联合部署,融合“一体三维”课程体系理念,正式发布“AI+教育”全域赋能方案,打造覆盖教学、教研、管理全场景的智慧教育新范式。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标志着福州基础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更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八中经验”。
(主办单位供图)
原标题:AI如何赋能课堂?全省万余名教师参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