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活动吸引众多读者到阅江楼景区参与。 通讯员供图
“文学就是要恢复已经消失的寒冷记忆,唤起大家对老故事的回忆,以抚摸生活的方式,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容易沟通和理解。”2月23日下午,由南京市鼓楼区委宣传部、鼓楼区文旅局、鼓楼区全民阅读促进会等主办的“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主题活动第二期在阅江楼景区文化汇客厅举行,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兆言对文学意义的阐述,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当天,叶兆言携最新发行的长篇小说《璩家花园》,与知名阅读推广人聂梅一起,和读者回望同代人如潮水流过的南京,共话生生不息的时代记忆。
春寒料峭,让人感受到丝丝凉意。“阅江楼景区文化汇客厅和作品中的场景非常相似,都有类似天井的地方。”叶兆言老师说,“老房子寒冷,但也很真实。从天井往下看,仿佛在看一段又一段过往历史,可以看懂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命运波折。”
记者了解到,叶兆言自1980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40余年笔耕不辍,新作《璩家花园》更是创造了一个纪录,它是作家现有十四部长篇小说中体量最大、故事时间跨度最长的作品。小说以南京城南一座老宅院、两个家庭、三代人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为主线,书写共和国七十余载平民史。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出国潮、下海经商、国企改革、发展经济……作品以平常心承悲欢事,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无论是细致讲述,还是热情互动,叶兆言老师的平和、谦逊和真实,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表示,小说就像是“药引子”,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我们走进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而作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要的是像平常聊天一样叙事,铺陈一个读上去真实的世界。
活动中,叶兆言和聂梅从阅江楼景区和小说中的建筑谈起,揭开小说《璩家花园》中费先生的日记、蝴蝶牌缝纫机、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其中,致敬超越时代的朴素又坚韧的平民品格。
叶兆言老师之前的作品《仪凤之门》,以位于鼓楼区的仪凤门为圆点,将南京城的近现代风云融汇于一群草莽英雄的人生命运浮沉之中。而他和鼓楼的缘分,这一次又因为“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主题活动再次相遇。
相关负责人表示,“世界文都 阅见鼓楼——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主题活动是2025年“书香鼓楼”全新阅读品牌。接下来,主办方将继续邀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获得者,中国、省级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走进鼓楼,和读者面对面,以书为媒,衔接历史今朝、传承文化根脉、唤起蓬勃朝气,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打造区域高端文化交流品牌,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文化强区、人文经济、文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通讯员 徐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