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报
记者2月21日从上海海关获悉,一袋淋巴瘤患者的血液单采物于21日自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发出,当日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经上海海关查验后,第一时间被送往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凯瑞”)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细胞工厂,从飞机落地到完成申报、查验、放行仅耗时4小时。
这袋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自体白细胞单采物)将被作为原材料制备成具有靶向战斗力的CAR-T细胞——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后再返回香港,回输患者体内。由此,国内首创、由上海十余部门组建的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已打通细胞治疗产品“出海”路径。
在全球卫生安全体系中,血液等人体组织进境管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各地区均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政策,对进境血液进行检疫。与此同时,细胞治疗也是上海极具优势的生物医药细分赛道。目前上海已有复星凯瑞、药明巨诺、科济制药等三家企业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在国内上市,占全国已获批产品的一半,复星凯瑞的奕凯达更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产品。细胞治疗产品一般适用于经其他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生存期多以“月”计,境外患者免疫细胞不仅需要走通进出境道路,时间上也绝不能耽搁。
上海如何既守住国门生物安全,又发展好生物医药先导产业?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是解题思路。2022年3月,在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上海海关、上海市经信委联合出台《关于试点开展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的公告》,将2020年7月在全国首创的联合监管机制试点范围从浦东新区拓展到上海市,并将试点对象从进境覆盖到进出境。
上海海关卫生检疫处副处长娄亚婷介绍,2024年6月,为支持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发展,落实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上海海关在全国海关率先制定优化CAR-T细胞商业化产品进境加工后复出境监管工作方案,覆盖进出境全部海关业务环节,实现顺势、嵌入式监管,共同护航产品通关。
今年初,境外一位淋巴瘤患者希望使用复星凯瑞的CAR-T产品。上海海关接到复星凯瑞的需求后,立即启动上述工作机制,跨前对接企业需求,制定“一企一策”专项方案。指导企业根据国际标准建立生物安全风险自我控制体系,境外合作医院严格执行患者样本传染病筛查要求,确保样本进境运输符合生物安全包装要求,并由专人运输。2月21日,该患者血液单采物凭借联合监管机制综合评估意见和企业申请,免于辐射检查。上海海关严控查验过程开箱时长及温差,检疫合格放行后,货物信息就流转至联合监管机制,各成员单位做好接力监管,织牢织密生物安全网。
据介绍,从航班自香港起飞算起,12小时内抵达企业,海关完成了多环节接力,如此抠细节,是因为对患者而言,这袋等待制备成CAR-T细胞的血液单采物可能是患者最后的治疗机会,容不得半点差池。
“自体细胞治疗产品原材料来源于患者,高度个性化、定制化,因此跨境运输的试错成本极高。血液单采物和CAR-T药品的温度、时效、性状、监管鉴别都有其特殊性,给细胞治疗产品进出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上海市首创的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对于我们企业的产品能顺利‘出海’具有重要意义。”复星凯瑞首席执行官陈星蓉说。
头图由上海海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