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江苏省“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充分发挥“新农人”联农带农作用,力争到2027年底培育“新农人”头雁1000人,带动培育“新农人”雁阵10000人,搭建起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人才矩阵。
“新农人”常常被称为“不像农民”的农民,他们以农为职业,掌握现代农业所需的专门技术,与传统农耕社会的“泥腿子”有着本质的区别。近年来,随着农业转型加速,农业科学化、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表现形式逐渐丰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成为新农人。江苏“新农人”培训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聚焦返乡下乡大学生、能人、退伍军人等创新创业群体,培育眼界宽阔、敢于拓展的“新农创”队伍;借助实训场所,培育一批在农业细分领域具有过硬专业本领的“新农匠”队伍;围绕集中育供秧、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重要环节,培育一批精于业务、能力突出的“新农服”队伍;围绕电子商务、直播销售等新业态,培育一批懂农业、懂电商、懂品牌、懂市场的“新农商”队伍;鼓励开展校地合作,培育知农爱农、群众认可的“新农干”队伍,等等。可以期待的是,这一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有利于推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相互协作,共同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这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综合考虑各地农业劳动力实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等因素,已经开展了多个轮次的针对性培育。首先是“焕新”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老农”,对他们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水平;其次是吸引一批有乡愁、想创业的“新农”,对返乡农民工、在乡青年出台优惠政策,开展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然后是引进一批有学历、能创新的“知农”,对涉农专业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专题培训,鼓励引导他们到农业领域就业创业,让他们成为今后农业的新生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农业不仅仅是种地那么简单,它需要农业技术、供应链、电子商务等多个门类的知识,如同工厂的电工、车工、钳工等一样,也需要“术业有专攻”,在原来的“基础教育”之上,这次的行动计划增加了学科门类,相当于让新农人从“本科生”提升成了“研究生”,无疑有助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曾几何时,农民只是一种与生俱来、人为固化的身份。现在“不像农民”的新型农民不再局限于种地谋生,而是需要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渴望通过农业生产获得职业成就,实现人生价值。刚刚出台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全面部署,目的就是要培养更多的“新农人”。江苏把新农人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新农人参加乡土人才职称评价,探索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领域高技能实用人才技能认定评价等,协同推进新农人培育,推动全省新农人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必将为全省乡村注入活力,助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这里!发现石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