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2月24日电(记者 杨溢仁)本轮利率债市场的下跌,已开始向信用债市场传导。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宽信用”在途和“紧资金”格局的牵引,短期信用债市场的调整仍将持续,建议各机构适当缩短账户久期,以2.2%至2.4%作为标准,关注高票息资产。
市场“痛感”增强
可以看到,在利率债市场整体回调的大背景下,近期信用债收益率亦随之上行。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收盘,银行间信用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举例来看,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3M期限跳涨3BP至2.08%,3年期收益率上行5BP至2.03%,5年期收益率反弹4BP至2.07%。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1年期上涨5BP至7.61%。
“资金面收紧可能持续、12月经济数据改善明显、财政政策宽松可能会超预期……偏空因素叠加发酵,促使信用债市场再度陷入震荡格局。”一位机构交易员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后续稳增长政策发力、政府债供给增多以及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也是债市的潜在风险点。”
“我们也认为,股市上涨是近期压制债市情绪的重要因素,预计在‘科技牛’行情的带动下,市场风险偏好将继续改善,这也意味着‘股债跷跷板’效应或将延续。”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瞿瑞称,“总体上看,尽管来自基本面的风险有限,可资金面紧平衡、市场风险偏好改善、股债跷跷板以及降息预期修正等因素仍将对债市表现构成负面袭扰。”
“个人判断,当前距离OMO利率对应的10年期国债区间(1.9%至2.2%)、资金利率对应的10年期国债区间(2.2%至2.5%),仍有相当大的上行空间。”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曦判断。
不乏积极因素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身处多空因素交织博弈的大环境中,目前关于“短端利率调整或已接近极限”的市场声音正有所放大。
“眼下,不论是资金利率脱离高位震荡区间继续上行,还是同业存单进一步加价发行,可能均属于‘挑战历史’的行为。”华西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刘郁指出,“考虑到两会前后资金面往往容易趋稳,流动性继续收敛的可能性或不大。此外,伴随债市调整,各机构基本上卸掉了非必要的弹性杠杆,后续资金波动带来的‘痛感’可能会有所钝化。
记者观察发现,大部分持乐观态度的机构认为,短期内货币宽松“窗口”虽有所后移,却也难言终结。也就是说,美国加征10%关税落地后,外部的不利因素似乎告一段落,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这一大背景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由此,国内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的必要性。
“我们认为,目前不论是短端还是长端,都已经进入性价比区间,可关注‘越上越买’策略。”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表示,“短端债券的高点或已出现,当然,修复幅度依然受限于央行态度;长端债券料容易随情绪继续发酵,不过眼下10年期国债、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都已行至偏上限的位置,利率债调整带动信用债调整,后续的上行幅度和空间已经有限,因此修复的速度可能更快。”
虽然债市利率震荡上行,但不可否认,现阶段保险、理财等买盘仍然较强。具体而言,上周保险继续大幅增持5年期以上信用债,同时对于1年至5年期信用债,也改变了前一周净流出态势,整体呈现出净买入状态。银行理财则受到春节后理财规模回升影响,截至2月16日,银行理财规模已经达到30.42万亿元,为2023年以来的新高,这为理财净买入贡献了比较强的推动力。
“展望后市,虽然股市躁动、资金偏紧、两会政策预期不明朗等扰动因素的存在,预示着信用债市场短期仍有调整压力,市场分歧也难以马上消解,但基于宽松方向大概率不会改变的判断,从‘资产荒’角度理解,由市场信心到融资需求的传导,需要一个验证、确认的过程。简而言之,‘债牛’逆转言之尚早。”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说。
仍有布局机会
由此,回到债市配置层面,综合来看,考虑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站在相对审慎的角度,还是建议各机构适当缩短账户久期。
“未来可以2.4%作为标准,关注高票息资产。”前述交易员称,“个人认为,短端存单、部分城投债优势明显,可予以重点关注。根据我们统计,目前城投债收益率在2.4%以上的占比达27.93%,‘产业+金融债’估值在2.4%以上的占比为10.98%。显然,城投板块的择券空间已进一步拓宽,可积极关注那些对地方具有较高重要性、层级较高的主体,如西安高新、航空港、华发集团、津城建等。”
根据券商统计,上周城投债的合计净融资额达815.84亿元,较前一周抬升336.99亿元。2025年初截至2月21日,城投债的净融资额合计规模达1230.64亿元,2024年同期为142.13亿元,2025年同比上升765.85%。
至于发行期限与认购倍数方面,在上周城投债有投标倍数的主体中,1倍投标量占比为19%,较前一周上升,1倍以上的投标量达80.72%,总体表现依旧可圈可点。
“对于交易盘而言,短端确定性较好,超长期限信用债应继续观望,中间期限的信用债可以适当等待。”孙彬彬建议,“对于配置盘而言,中长久期的城投债、部分超长期信用债已经具备配置价值,可以在调整过程中逐步买入。”
编辑:王菁
上一篇:寻一部武侠电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