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原神》音乐通过跨越地域和雅俗界限,将多元文化的音乐元素融合进游戏世界。
插图:分峪身边的《原神》玩家越来越多了,一起交流时,我们总会互相打趣道:“原来你也听原神!”
自2020年公测以来,米哈游的这款游戏每次更新都会引发网络上新的讨论——新的角色、地区、剧情、攻略……
除此之外,新地区的配乐也是玩家们关注的重点。
伦敦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东京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轮番上阵,为四大地区演奏原声音乐,米哈游旗下的HOYO-MIX团队对原创配乐品质要求之高可见一斑。音乐总监陈致逸是初创阶段的主力,在他的主导下,散落于欧亚历史的回音幻化成《原神》五彩斑斓的声景。须弥中的音乐是陈致逸在《原神》的告别之作。
须弥(Sumeru)是《原神》的第四个地区,位于提瓦特大陆中西部。在智慧之神的庇护下,须弥的圣人摒弃世俗,追求深奥的智慧。“须弥”一词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
须弥包括雨林和沙漠两大部分,在音画和角色设计上,雨林对应的是南亚地区。例如森林精灵族“兰那罗”的名称设定使用了大量梵语,参考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等。沙漠对应的是阿拉伯地区,沙漠整体建筑有很多棱角分明的几何元素,出现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建筑和古埃及神明的塑像。
布祖基琴(视觉中国 供图)塔布拉鼓(视觉中国 供图)听,那是最适合须弥的声音
不同音色的乐器最先使是玩家们感受到异域风情。为了让玩家第一瞬间就感受到须弥与其他地区的不同,要选择最适合表达须弥风格的声音。当我问及怎样掌握欧亚各国繁杂的器乐风格时,陈致逸说:“我会去了解不同民族的乐器法,不同乐器适合的音域。我专门买了很多乐器,自学了奈伊笛,会吹奏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合这种曲风。”这些乐器的声音,直接或间接地汇入了须弥的各个角落。
雨林地区音乐使用班苏里笛、西塔尔琴、塔布拉鼓等南亚乐器,音色柔软细腻绵长,节奏律动变化丰富多元,充满魔幻的智慧与灵性。
沙漠地区使用奈伊笛、嘟嘟克管、乌德琴、布祖基琴等阿拉伯乐器,音色沙哑且狂野,仿佛在诉说着沙漠的沧桑与壮丽。
在交响乐队演奏时,也会在技巧和音色上对这些特色乐器进行模仿。例如主题曲《须弥》借鉴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元素,用西方管弦乐队来模拟和表现东方音乐的特色,使用多利亚调式来营造一种神秘东方感,同时运用管弦乐丰富的色彩和节奏变化来描绘故事情节和场景。长笛和小提琴宣叙调般的演奏,铺开须弥画卷。
通过对音色、节奏、调式、旋律的调配,须弥的神秘感与历史的厚重感渐渐浮现,也令玩家在步入地图的时候心中感慨:这就是须弥的声音。
奈伊笛
嘟嘟克管(视觉中国 供图)听,藏在风中的沉浸式体验
《原神》重视交互性与沉浸式体验,场景音乐侧重画面感和沉浸感,能体现须弥独有的文化和色彩。在游戏中,同一场景往往会根据时间的流逝来创作多首曲目。
比如白天的奥摩斯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乐曲《喧繁之港》先由塔布拉鼓烘托气氛,节奏感极强的鼓点与班苏里笛、西塔尔和萨兹琴的旋律相互映衬。
到了晚上,同样的旋律,仅仅是通过速度和配器的调整,便形成了温柔而又浪漫的《商港晚憩》。西塔尔音色柔美,常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怨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极具神韵魔力,它作为奥摩斯港夜晚的主奏乐器,为宁静的港口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2020年9月23日,《原神》传送点启动仪式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国家森林公园举行(视觉中国 供图)在雨林地区,我们能感受到这些南亚乐器在试图演绎雨林的声音,咔沙作响的沙锤影射雨林淅淅索索,塔布拉鼓仿佛密林间的落雨。如此生机盎然,却仅依靠简约主义的重复音型裂变生成,短小简朴的音乐素材自在发展。
离开郁郁葱葱的雨林,旅行者们踏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这里,玩家将与神秘的沙漠文化展开一场深入的邂逅。沙漠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为这场探险之旅增添了无尽的史诗氛围。
与雨林部分不同,沙漠地区空旷的环境和巨大的异象场景会诱发玩家的孤独和恐惧的情绪。阿拉伯调式的使用加之剧情里的一些诡异事件的渲染,让音乐和故事设定融为一体,增强了玩家的感官体验。电子合成器的加入为沙漠音乐带来了现代感,使得古老的旋律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听觉体验。这种融合不仅增加了音乐的丰富性,还提升了游戏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2023年7月8日,杭州平海路西湖边举办《原神》须弥雨林主题展览(视觉中国 供图)听,那令人上头的战斗小曲
雨林和沙漠两个地区需要适配相同的战斗音乐,以保证统一性。因此到了战斗场景,南亚与阿拉伯的乐器声响会通过管弦乐队缠绕在一起。
在乐曲《流金疾驰》中,陈致逸使用了斐波那契数列,以非对称的节奏进行创作,形成富于变化的音乐,与须弥的智慧和古老千年帝国的哲思相呼应。这首战斗音乐在须弥地区的设定中不仅是一个背景元素,更是一种艺术表现,这种节奏安排在战斗场景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紧张感。
须弥最常出现的战斗音乐《狮尾之舞》在雨林地区叫《洄溯的漩流》,是《须弥》主题曲的变奏。该曲使用大弗里几亚调式(又名阿拉伯调式)写成,增二度音程被反复强调,以合头换尾手法加花变奏。当出现在雨林地区时,管乐器使用的是来自印度的班苏里笛,给人一种热带雨林的清新与生机感。而出现在沙漠地区时,管乐器换成了来自中东地区的奈伊笛和嘟嘟克管,体现出沙漠地区的广阔与神秘。
须弥的战斗音乐也常用电子合成器来创作。比如遭遇战曲目《星灭光离》,通过阿拉伯调式、5/8拍子,加之电音的混合,造就了沙海之中赤王古国的历史与科技的碰撞。须弥的地貌异常复杂,在雨林和沙漠两大地区之下藏有诡谲气息的“死域”,电子合成器在这里营造出恐怖幽静的氛围。
2023年10月13日,上海举办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一名女子在弹奏《原神》与雅马哈合作特别制作的一架联动款LovePiano彩绘钢琴(视觉中国 供图)
看,《原神》之后的游戏音乐有了新路子
作为一款风靡世界的现象级游戏,《原神》有着来自各个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玩家群体。须弥的音画设计使玩家近距离接触到相对陌生的异国小众音乐,而世界各地的玩家一瞬间就能识别出音乐背后所代表的文明和风情。
《原神》的音乐已经向更辽阔的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今,当多数游戏习惯于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动感BGM时,这款游戏音乐证明了有多么丰富的地图,就可以有多少与之相配的音乐。如果说此前美国游戏《文明VI》直接将世界经典名曲加以变奏作为配乐属于入门级的方式,那么《原神》新创的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世界音乐,则为之后的游戏开发者提供了一套进阶级秘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当代的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途径,更逐渐成为一种像电影一类的当代综合艺术形式。相比于电影,游戏中音乐的分量更重,在游戏世界中玩家并非被动去接受音乐,而是作为主角主动进行探索,这是一种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原神》音乐通过跨越地域和雅俗界限,将多元文化的音乐元素融合进游戏世界,受欢迎程度已证明世界各地的玩家对于多样性和原创性游戏音乐的渴望。
由《原神》衍生出的音乐会作品获得了进一步推广。2023年9月起,《原神》开始进行线下音乐会巡演,不少玩家第一次走进音乐厅,现场聆听交响乐队的演奏。
2022年8月24日,德国科隆国际游戏展上,几名参观者正在试玩《原神》(视觉中国 供图)当然,由于《原神》拥有全球玩家群体,在未来的音乐创作时需考虑文化敏感性和多样性。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和尊重每种乐器和音乐风格的文化背景,避免落入文化挪用的陷阱。音乐不仅是为了娱乐,也承载着文化传递和教育的责任。这需要音乐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实验,同时保持对各种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须弥之后,画风和玩法似乎已经不再会有太多新花样,但音乐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