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编者按】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上海聚焦影视创制、艺术品交易、电竞、演艺、网络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体育等八大产业,提出加快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全球电竞之都、亚洲演艺之都、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如何做强八大产业,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思想汇”栏目推出“文化产业大家谈”,以“做强八大产业,实现聚变跃升”为主题,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交流实践感悟与思考。
从内在形成机理来讲,网络文化产业是“网络”+“文化”+“产业”的有机组合。“网络”代表网络技术,是网络文化产业形成的引领动力,天然地具备“技术驱动性”“快速迭代性”“数据基础性”三大底层属性。“文化”代表内容,处于中心位置,发挥核心作用,内容IP是网络文化产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驱动力。“产业”是网络文化发展壮大的基本载体,只有能够准确深刻把握市场规律、持续优化管理创新的网络文化企业,才能具备足够强大的商业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上海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上海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早期的网络内容产业领域,上海诞生了最早的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1997年),后又诞生了规模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起点中文网(2002年);上海还诞生了国内最早一批网络游戏企业,如盛大网络和第九城市;上海还产生了国内最早一批网络视频企业,如2005年上线的土豆网,比YouTube还要早一个月。此外还诞生了最早的旅游服务平台——携程网(1999年),最早的金融信息门户——证券之星(1996年),最早的生活资讯平台——大众点评(2003年)。正是上述最早一批网络文化先驱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成就了上海在网络文化产业第一次浪潮中的全国领先地位,也奠定了上海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和产业集群基础。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潮来临,腾讯、阿里、百度、美团、字节跳动等凭借强大的网络效应和资本攻势,迅速占领了网络文化产业第二次浪潮的早期制高点。上海在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显得过于沉稳,缺乏凌厉攻势。
随着Web3.0、元宇宙和AIGC出现,全球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进入第三次浪潮。以米哈游为代表的网络游戏企业、以哔哩哔哩为代表的网络视频企业、以阅文集团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企业、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网络音频企业、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网络生活方式企业等拥有强大文化内容生产能力和用户黏性的上海网络文化平台企业,逐渐显露强大的成长潜力。由此,上海也具备了打造网络文化产业高地的基本条件。
抓紧进行战略部署建设产业高地
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Web4.0和虚拟世界的欧盟倡议——在下一个技术转型中抢占先机》,正式提出率先发展Web4.0的战略计划。所谓Web4.0,简单来讲,就是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可信的区块链和XR技术,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无缝融合的新型互联网。2025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伊始便推出了高达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Stargate)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还签署了设立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的行政令,建立总统数字资产市场工作组。由此可见,欧美强国已经在加紧布局,意图抢占全球网络文化产业第三次浪潮的制高点。
在此背景下,上海应抓紧进行战略部署,加快建成网络文化产业高地。
一是加快构筑文化新质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文化数字化演进态势来看,文化数字化战略逐渐显现出三大战略层级:1.0层级是面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战略,2.0层级是面向文化生产力的数字化战略,3.0层级是面向数字经济的文化数字化战略。2023年12月,《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7项14条重点任务,提出夯实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化新基建“两个基础”,推动搭建上海文化数据服务“一个平台”,着力打造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文化数字化转型“上海标杆”和全球数字文化发展高地。接下来,上海应进一步着力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层级跃迁,加快构建从“数字身份—数字资产—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新数字文明”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和全新运行模式,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提供先进的战略保障。
二是加快建立以IP为核心的网络文化产业价值链网络。上海在网络文化版权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初步优势,网络游戏领域的米哈游、莉莉丝,网络生活方式领域的小红书,网络视频领域的B站,网络音频领域的喜马拉雅、蜻蜓,网络阅读领域的阅文集团、七猫小说,财经资讯领域的第一财经、华尔街、财联社、万得数据,设计领域的特赞等分别在各自价值链赛道,展现出一定的领跑特征或明显优势。下一步需要着力打造以文化内容IP为核心的“聚链成网”生态系统,加快打通跨文化细分领域价值链条间的行业阻隔,形成彼此贯通、相互融通的数字文化产业跨价值链网络,从而构筑浑然一体、具有整体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产业高地。
三是以新型“全球—地方”互动理论为指导,加快打造网络文化产业集群高地。网络文化产业是建构于全球互联互通基础上的产业类型,天然地具备连通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属性。而这一属性也决定了网络文化产业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具备了形成全球价值链的基础和内在动力。面对全球新竞合博弈局势,面对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下一代互联网对全球网络文化产业的颠覆式变革挑战,上海需要构建新型“全球—地方”互动模式,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产业高地。一方面,上海需要加快建设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全球通道”,加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全球网络文化产业领域的技术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力度鼓励米哈游、阅文集团、喜马拉雅、小红书等网络文化头部企业加快出海步伐,形成集群式出海新模式;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财税扶持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对接,构筑最优营商环境,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网络文化产业的创新枢纽。另一方面,上海需要加快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地方蜂鸣效应”,加快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率先打造网络文化数据合规高效流通的数字文化经济发展示范高地。
(作者为同济大学艺术与文化产业系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原标题:臧志彭:欧美“放大招”,这个“高地”上海应该怎么建 | 文化产业大家谈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