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陈博雅
翻看调研笔记、与专家线上探讨对策,2月19日傍晚,刚刚结束调研行程的全国政协委员、大连海事大学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李颖又打开电脑,边整理两天来的调研报告边说:“和相关专家围绕加快大连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聊了很多,得抓紧完善提案的相关细节。”今年,李颖也如往年一样,准备了关于海洋环境领域的有关提案。
在李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半米高的调研材料,这些都是她这两年实地走访调研和查阅的文献资料。翻开其中一本,上面清楚地记录了调研的主题、日期,以及相关的文献条目。“这个提案是最费心力的,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李颖指着调研笔记上的内容向记者介绍。2023年,李颖为航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相关问题奔走调研,积极参加航海学术论坛,与国外学者开展线上讨论、向业内专家咨询,不放过任何一个交流机会。
李颖说:“每个提案都要精心琢磨,了解国内外前沿学术观点,再结合调研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提升提案质量,让相关数据更具可靠性,日常科研工作之外,李颖就埋头查阅文献。一次,为了完善提案中科研技术的小细节,李颖查阅了十几万字的国外文献,梳理汇总、反复打磨。
作为一名致力于智能航行与海洋环境安全领域的政协委员,李颖始终把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深海大洋,如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是李颖一直思考的问题。202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她围绕海洋强国战略需求,积极与专家学者开展研究论证、建言献策,提交了十余件涉及海洋环境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等的提案。
“向深海追逐,向海洋强国建设追逐。”提到未来的履职计划,李颖始终离不开“海洋”二字。这份决心和信心不仅来自她的本职工作,也来自辽宁发展本身。李颖认为,作为东北唯一的沿海地带,辽宁深耕“蓝海”经济未来可期。为此,她建议继续安排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政策,聚焦海洋牧场、海洋环境、海洋工程等领域,放大辽宁海洋优势,实现海洋事业产业一体推进,进一步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进企业调研、与专家研讨……全国两会前夕,李颖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
在调研走访中,李颖遇到问题一定要看个仔细、问个究竟,哪怕一处微小细节,她都要拉人家唠一唠、谈一谈。在她看来,政协委员的身份赋予她沉甸甸的责任,撰写提案要分外慎重和认真,围绕海洋领域共性问题找准切入点,针对“病灶”精准建言。“作为海洋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交的提案要有益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目标提供助力。”李颖的话语中处处体现着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下一篇:“辽宁优品”今年再增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