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间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通话,让整个欧盟措手不及。那通电话里,美俄元首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紧密合作”,派遣各自团队“立即开始谈判”。第二天,从震惊中回过神的欧盟表示,任何涉及乌克兰和欧洲安全的谈判都必须有欧盟参与。
特朗普再度竞选总统期间曾宣称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重新入主白宫后的他更改口风,指示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在100天内结束冲突。尽管外界普遍预期特朗普会与普京重新建立联系,但美俄元首通话以及特朗普推动谈判的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主笔 赵恩霆
美俄画风突变
特朗普重返白宫已一月有余,关于他与普京直接联系的消息,最早出现在2月8日《纽约邮报》的报道中。报道称,特朗普2月7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已与普京通电话,希望通过谈判结束俄乌冲突。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既无法证实也无法否认。”
当时,按照佩斯科夫的说法,俄美两国一些部门正在接触;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透露,俄美元首会谈的准备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但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普京与特朗普沟通的时间表尚未商定好。
直到2月12日,特朗普与普京当天通话的消息被俄美政府官宣。两人通话持续了约90分钟,双方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进行紧密合作,同意双方团队组织两人的会晤并就结束俄乌冲突开展谈判,普京甚至向特朗普发出了访俄邀请。
随后,特朗普表示,自己与普京首次会面的地点可能会是沙特,预计以后两人还可能会互访对方国家。后来,他甚至表示2014年把俄罗斯赶出八国集团(G8)是一个错误,应该让俄罗斯重返七国集团(G7)。
受美俄元首通话影响,2月15日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接着,两人分别率领代表团于18日在沙特举行会谈,就恢复外交使馆正常运作、组建旨在结束俄乌冲突的高级别谈判小组、未来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进行合作达成共识。
按照拉夫罗夫的说法,美国已经开始更好地理解俄方立场,俄方感受到美国“向前迈进”的决心,俄方也将这样做。不过,他同时强调,俄美在某些问题上达成相互理解并不意味着双方立场的和解。
此间,美俄还上演了一幕插曲:因走私和持有毒品在俄罗斯被判刑的美国公民马克·福格尔11日获释并回到华盛顿;在未定罪情况下被拘押近8年的俄罗斯公民亚历山大·温尼克被美国释放并于13日回到莫斯科。
美欧裂痕加深
就在特朗普按自己的节奏推动美俄接触的同时,美国又连续给乌克兰乃至欧洲泼了几盆凉水。
2月12日,特朗普在与普京通话后,又在白宫对媒体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同一天,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在比利时出席“乌克兰防务问题国际联络小组”会议时也语惊四座,称乌克兰恢复到2014年前的边界不现实,乌克兰加入北约也不现实,欧洲国家军队被部署到乌克兰不能算作北约的任务,不受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保护,美军不会被部署到乌克兰。
另外,赫格塞思还表示,欧洲安全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先事项,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应承担更多财政责任,以确保自身安全,不能一直指望美国的“保护伞”。他大赞波兰今年国防开支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远高于北约此前设定的2%标准。赫格塞思称2%的标准太低,他支持特朗普提出的相当于GDP5%的军费目标。
同期,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展开外交首秀,他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对乌克兰问题一笔带过,却对欧洲大批特批,称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内部,“欧洲正逐渐背离它一些最根本的价值观”。他还批评德国的移民政策,点名批评欧盟委员会、瑞典以及英国。
这还不够,一同出席慕安会的美国政府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表示,乌克兰问题谈判参与方将不会包括欧洲国家。
万斯的讲话赢得特朗普称赞,但招致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批评。德国总理朔尔茨称万斯的言论“不恰当”,德国防长皮斯托留斯直言“不可接受”,法国外长巴罗说“没有人能将自己的模式强加给欧洲”。
相比之下,俄美互动以及凯洛格的表态直接令欧洲惊慌失措。欧洲多国领导人表示,没有欧洲国家和乌克兰参与的谈判不可接受。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说:“任何背着我们达成的协议都是行不通的,任何协议都需要乌克兰和欧洲的参与。”
欧乌抱团取暖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席慕安会期间表示:“乌克兰绝不会接受在没有我们参与的情况下,背着我们达成的交易。”他同时警告,欧美关系正在改变,欧洲不能依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应该组建“欧洲武装力量”。“在欧洲受到威胁时,不能排除美国对欧洲说‘不’的可能性。”他说。
在那之前,法国、德国、波兰、西班牙、英国等国与欧盟方面发表声明,称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实现公正、全面和持久的和平。要保证乌克兰的利益,也要保证我们自己的利益。期待与美国一起讨论未来之路。”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将欧洲边缘化的迹象,引发欧洲国家强烈不满和不安,率先行动起来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他的提议下,德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国领导人,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组织秘书长吕特17日在巴黎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针对是否以维和方式向乌派兵,欧洲内部分歧明显。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准备在必要时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也表示,瑞典不排除在必要时向乌克兰派遣部队。不过,德国和西班牙持反对态度。
这次会议召开前,马克龙专门与特朗普进行了20分钟的通话。会后,两人再次进行通话。另外,他还与泽连斯基通了电话。19日,马克龙再次与欧盟及北约部分国家领导人视频会晤,讨论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只是,按照法国负责海外事务的部长瓦尔斯的说法,在对美关系方面,欧洲正处于“转折点”。
不过,美俄外长在沙特会面后,美方对于欧洲参与乌克兰问题和谈的口风发生变化。鲁比奥表示,欧盟需要在某个阶段参与进来,没有人被排除在外,结束乌克兰冲突必须为所有相关方接受。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也透露,美方近期将继续与盟友就乌克兰问题进行沟通,而欧洲应当支持为结束乌克兰危机所做出的努力,并在“合适的时候”参与到谈判中。
欧洲何时自主
近日,马克龙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特朗普重返白宫对欧洲来说犹如一场“电击”,世界将因此陷入“极端的”战略不确定性之中,因此欧洲必须“战略觉醒”,通过加大投入和放松监管来增强竞争力,停止对美国的依赖。
马克龙类似的表态,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就曾有过。2019年11月,马克龙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北约正在走向“脑死亡”。彼时,正值北约成立70周年。
他作出此番表态的背景,是打着“美国优先”旗号上台的特朗普完全不顾盟友的死活,颠覆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按照马克龙的说法,当时的美国与盟友之间几乎没有战略决策上的协调。马克龙说,欧洲已经站在悬崖边上,需要重新自我定位、重新掌握“军事主权”,不能在安全上依赖美国。
后来,马克龙再次强调北约应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目标。2023年5月,马克龙出席“全球安全论坛”时再次提及北约“脑死亡”。当时,他称俄罗斯的“电击”让北约清醒了。如今,马克龙又将特朗普回归称为“电击”。
马克龙还曾多次公开提议,欧洲国家应该合力打造一支“欧洲军”,使之成为平行于北约的军事力量。当时,特朗普将“欧洲军”形容为对美国的侮辱,并借机要求北约的欧洲盟国增加军费开支,以达到当初设定的占GDP2%的标准。
多年过去了,特朗普已再次入主白宫,但欧洲的“战略自主”仍停留在嘴边,欧洲国家间的合作正在被更广泛和公开的矛盾分歧所取代。特朗普第一任期挥起“关税大棒”时,欧洲尚有马克龙和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接连赴白宫劝说,如今法德这两个欧盟核心的国内政局都发生了微妙变化。
马克龙强调,乌克兰的安全和欧洲的安全架构,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的参与。话虽如此,但在美俄恢复高层接触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直言:“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将再也回不到从前。”
下一篇:打出精气神,男儿当入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