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杜岗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黑土地是稀有的土壤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强黑土地保护,是筑牢农业发展根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保护好黑土地。
我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位于东北黑土带上,全旗黑土地面积约4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肥沃的黑土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粮食产量占全旗总产量的90%,是名符其实的粮仓。但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如今的黑土地逐渐“变瘦、变硬、变薄”,严重威胁本地区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从2015年开始,扎赉特旗开始试点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通过几年试点总结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措施。但由于投入资金有限,截至目前,累计实施面积仅90万亩。全旗还有将近78%的黑土地没有得到保护,黑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黑土地保护、遏制黑土退化迫在眉睫。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当前,以扎赉特旗为例,黑土地保护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黑土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没有项目扶持农民很难实施;二是土地分散经营,不利于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三是农民过分追求粮食单产,掠夺式经营,保护黑土地意识不强;四是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时期短、面积小、效果不明显;五是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不利于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
对此,我结合自身工作和调研情况,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保护黑土地的建议。
第一,贯彻落实黑土地保护法,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保护黑土地的职责,建立黑土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形成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
第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黑土地保护重点地区统筹安排相关转移支付和预算内投资,加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资金投入。对采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黑土地保护技术措施的农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适当的补贴。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又能防止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对土壤微生物的破坏。同时,推广免耕播种,提升地力。
第三,加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利用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形式,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耕地集中连片生产,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创造条件。
2024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决心,也是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内蒙古地区耕地的生动体现。
《条例》共6章55条,是对黑土地保护法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明确立法的目的是保护黑土地资源,防止黑土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质量下降,稳步恢复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在扎赉特旗,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护黑土地的发力方向。当前,扎赉特旗正在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两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旗一号工程,探索高标准农田与黑土地保护等项目一体化实施,做到水利、林草、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整合推进。
(本报记者于莹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