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专家视点】
不久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形成强有力的震慑,释放出整治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的鲜明信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整治形式主义的一贯坚定态度,反映出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式主义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必须铲除和克服的弊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整治形式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刻把握形式主义的规律和危害,对整治形式主义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这些重要论述为整治形式主义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党中央态度坚决、一以贯之不断向纵深推进。2024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以更加具体精准的条文规定为整治形式主义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同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充分释放出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不仅如此,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进行了新的规制,将“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纳入纪律处分范围。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不断因地制宜推出创新举措,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地见效。比如,甘肃省针对基层政务App种类繁多、功能重复、不切实际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各部门对各类政务App、公众号、工作群、小程序、微博等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政务App和微信工作群等得到最大程度精简。浙江省宁波市针对基层“滥挂牌”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该市鄞州区纪委监委出台村(社)机制牌子设立指南,全面梳理村(社)工作准入事项。湖南省开展为基层减负赋能专项监督,在常德市汉寿县对村(社区)工作中不合理证明事项进行整治,督促县直有关部门梳理明确乡镇权责事项,制定出台指导目录,明确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36项,帮助全县281个村(社区)同比减少出具各类证明约1.4万次。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监督和查处力度,纠治了一批文山会海、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同时,紧盯形式主义新表现、新动向。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也明确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聚焦顶风违纪、隐形变异、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强化监督、深化治理。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得到扎实落实。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整治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功,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必须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部署要求,将整治形式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作为必须严格遵守的铁规矩、硬杠杠。聚焦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典型表现,持续释放严的信号,同时抓好系统性整改整治,不断发力、久久为功,真正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抓好落实、服务群众、促进发展。
(作者:过勇,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检监察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