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三月,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时节。在品尝这“春季限定”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如果食用不当,春笋可能变“春损”。
近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接诊了两位患者,都出现晕厥、呕血等症状,其中一位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经询问,他们发病前都吃了300克以上的春笋。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二人均为消化系统出血,但出血前都并未感到明显胃痛。经过紧急治疗,他们的情况逐渐稳定。
医生介绍,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出血,以屈氏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界可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
医生提醒:春笋有高含量纤维素和一定的草酸,大量食用后对胃刺激较大。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应谨慎进食!不过,作为春季的美味食品,春笋确实也具有许多健康益处。从清热解毒到促进消化,从抗氧化到增强免疫力,春笋的营养价值不容小觑。通过正确的食用方法,如焯水、合理搭配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春笋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春回大地之际,野菜以蓬勃的生命力化身养生餐桌的主角。这些凝聚自然精华的食材不仅承载着中华饮食文化的智慧,更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春季调养身体的绝佳选择。
在欣赏野菜带来的美味和营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食用禁忌。这些春季野菜虽然美味,但对一些人群而言,食用过量或搭配不当都可能影响健康。
野蒜又称“野葱”,在春天时开花并生长。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适合炒菜或者做汤。但是要注意,野蒜性偏热,脾胃虚寒的人应适量食用。
马齿苋容颜娇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和维生素C,能够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而且,马齿苋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如果你有低血压的问题,那么最好不要多吃。
荠菜作为传统的野菜之一,荠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它在春季生长旺盛,既可做成饺馅,又可凉拌食用。荠菜的食疗作用多,富含维生素K,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然而,荠菜不宜与猪血同吃,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蕨菜是一种山野野菜,滋味鲜美,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它常常被用来煮汤或炒制,独特的口感令人难忘。值得注意的是,蕨菜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建议烹煮后再食用,并尽量不要食用过量。
刺嫩芽又名“野山椒”,口感鲜麻,可以用来做凉菜、炒菜,亦或是煲汤。刺嫩芽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但由于其性质偏凉,所以脾胃虚寒者需要谨慎食用。
蒲公英是著名的野草药,自古以来就有食用和药用的传统。它对清热解毒、消肿抗炎均有显著功效。同时,蒲公英入肝经,但由于其偏寒性,应当避免与寒凉性食物同用。
希望广大朋友们在尝试这些美食之前,牢记安全第一,享受春天的同时,远离食用风险,让健康常伴!
(转自:都市现场)
上一篇:求主人公是屠龙传人林北凡的小说!
下一篇:京沈两地科技产业协同发展再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