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虫居住在放满发酵木屑的小盒子中等待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化成蛹。
工作室中,林梓浩展示一只彩虹锹甲成虫。
2020年8月,广州某大型商场热带雨林饲养员林梓浩和他的两位同事董家雄、冼国威的一桩心事终于落定——他们在天河区石牌村出租屋里置办的甲虫工作室有了雏形。
作为一位26岁的广州男孩,原本学金融专业的他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的,毕竟同龄人都在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中越走越远,而他却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雨林馆里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他挚爱的甲虫。
广州某大型商场热带雨林中有鸟类、浣熊、羊驼、树懒等观赏性强的动物,三个男孩在其中负责饲养工作,因雨林馆而相识的他们志趣相投,一拍即合,业余时间他们轮流在工作室里值班,培育正在繁殖的甲虫。
林梓浩是甲虫工作室的发起人,这里目前有约300条活体幼虫,每条幼虫都“居住”在属于自己的小盒子内,以吃木屑为生;成虫则每条每天会吃掉一个虫子专属“果冻”。
“我们都是看《假面超人》长大的,里面那些超人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昆虫变身而来的,当时觉得它们真是帅呆了。”1999年出生的冼国威用手摸着手上的“毛象大兜”,他说自己对甲虫的喜爱源于儿时看的日本动画片。
“养甲虫的乐趣是看着它们从一条条小虫慢慢茁壮成长。”冼国威说,甲虫从幼虫变成虫有一个蛰伏的过程,大的虫子要一年多的时间,小一点的也要半年多。每个月给幼虫换木屑的时候他都会留意观察它们更新换代,孵化养育甲虫跟养其他生命周期长的宠物感受是不同的。
“养甲虫没这么容易带入自己的情感,不会因为它们死了而伤心。它们的壳很漂亮,哪怕死了也可以用来做标本,把它永远纪念起来。”在冼国威看来,把自己培育出的一代又一代甲虫被做成标本墙是很有成就感的。
在中国,甲虫目前还是比较小众的宠物类别,工作室的客户主要是一些喜欢昆虫的青少年。“广州的野生甲虫比较难找,户外基本连独角仙都很难找到。”林梓浩说,孩子们如果对虫子感兴趣,购买人工繁殖的甲虫后回家养育是很好的方式。“小朋友需要耐住性子,不断地观察、等待才能看到幼虫变成成虫的整个过程,这对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观察力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