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事件(美国泄密案)
admin
2023-05-07 13:26:58
0

  新华社纽约5月6日电 题:“泄密门”扯掉美国多重虚伪面具

  新华社记者徐兴堂

  美国近期发生五角大楼情报泄密案,其震撼性的影响依然在发酵。尽管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在内的一众高官纷纷出面灭火,声称泄露的情报“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事实是,随着被泄情报内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美国的多重虚伪面具正被一张张扯掉。

  在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许多西方媒体看来,此次泄密案是自2013年“棱镜门”事件以来美国政府最严重的外交事件,对美国信誉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该事件让美国不择手段在全球搜集情报、政客大肆欺骗本国民众和世界各国的行为曝光于世。

  首先这一事件坐实了美国深度介入乌克兰危机这一重要事实。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爆发后,美国一直声称北约没有直接参与战争,然而泄露的情报却撕掉其面具:乌克兰境内有超过150名北约军事人员,其中近百名为美国军事人员。北约不仅斥巨资援助乌克兰,还负责训练甚至直接指挥乌克兰军队。泄露的情报还显示,广泛流传的乌克兰即将发起的大规模反攻也是由美国和北约军事人员谋划,部队装备和人员培训也都由美国和北约完成。

  二是再次证实了美国是名副其实的“监听大国”“黑客帝国”。美国屡屡攻击别人“监听”“窃取情报”,但自身却不分敌友统统监听;一贯鼓吹所谓“维护全球信息安全”,但实际上是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根据泄露的情报,美国不仅监听所谓“敌对国家”的通信信息,对韩国、以色列、乌克兰这些盟友同样监听,甚至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与其他联合国官员之间的私密对话也进行监听。美国监听他国的黑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13年斯诺登就爆出美国监听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及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三是证实了美国政府为了政治私利撒谎成性。美国捏造事实欺骗本国民众,以获得民众对政府在乌克兰危机上所持立场的支持。2月份美官方放出的俄军伤亡数字高达20万,而泄露的情报中却只有3.5万到4.3万。情报还揭露出美国故意隐瞒乌克兰军队和平民在战争中遭受的巨大生命损失,实际战况与美国向国民宣传的完全不同。这也暴露出美国置国际上的和平呼声于不顾,不惜以乌克兰民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代价坚持要把这场战争打下去的险恶用心。

  四是再次证实美国贼喊捉贼的本性,美国对他国“莫须有”的指责,恰是基于自己所犯的罪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此次情报泄露事件暴露出美国自身安全方面的巨大漏洞,而美国政客却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借口,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对TikTok等社交媒体软件极尽打压之能事。一位名为“珍珠狂500”的TikTok用户愤怒声讨说,政客们上个月还以“信息安全”为由质问TikTok首席执行官,现在大量绝密情报却泄露在美国自己的社交软件上,“这得有多蠢!”极为讽刺的是,推特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向媒体透露,美国政府可以畅通无阻地读取推特用户的私信。美国信息安全方面的“双标”行为可见一斑。

  美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严重泄密案,无论是1971年《纽约时报》刊登关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五角大楼文件”案,2010年阿桑奇关于美军导致伊拉克平民死亡真相的“维基揭秘”案,还是2013年斯诺登将美国通过电信和互联网公司监控国民的机密文件泄露给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揭露了美国政府和政客暗里做着不可告人的勾当,将其虚伪的真面目昭示于天下。

  可悲的是,无论多少次泄密,也无论国际国内多少的不满,都不能让美国的政客们停止监听和欺骗。难怪美国媒体发出哀叹:美国信誉早已破产,谁还会信任这个国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班组快讯】“三化”工作法保障... 本报讯 连日来,针对暑期列车上水量持续攀升的实际,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房建公寓段供水班组采...
严把“入口关” 12家拟IP... □ 在12家被抽查的拟IPO企业中,有11家企业的IPO申请是在今年6月获得受理的,仅长裕集团的IP...
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董... 证券代码:600508 证券简称:上海能源 公告编号:2025-022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
德国外长:边境管控是“临时措施... 转自:财联社【德国外长:边境管控是“临时措施” 呼吁欧洲共同解决移民问题】财联社7月8日电,据央视新...
货币政策应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由证券时报社主办、长江证券协办的“2025金长江私募基金发展论坛”近日在武汉举行。在论坛上,复旦...
“爆款”思政课这样打造 舞台上灯火通明,“车间”内焊花飞溅,老工匠孙守业反复推敲着技术图纸,“零件有公差,匠心无误差”,听到...
国家医保局通报:医保结算过的药... 以药品追溯码异常线索为重要抓手,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在全国部署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
南宁“法律明白人”建议获立法机... 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耿文晖 韦燕  6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
资金加速涌入科创领域 首批科创... ◎记者 赵明超 资金加速涌入科技创新领域。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火速启动发行。据第三方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