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不同,我没有和父母一起度过。说实话,我从来就不以为我有多么孝顺,对于父母,只有冷淡,仅此而已。
独自一个人面对着冰冷的电脑屏幕,两眼无神。2007年的最后一天了,我,已经快要14岁了,客厅里的电视机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我不知道,心也不知道。除夕夜,难道就要孤孤单单一人度过么?爸妈都在忙于工作,而我,只有闲下来的资格。
离新年只有一个小时了。登上QQ,滴滴答答的声响连续不断,依次点开,无非是同学之间那些新年祝福。其实这一点,我早就预料到了。索性关掉电脑,准备入睡。
躺在床上,屋子里静得可怕,这样的情景让我不得不想起父母。虽然我很少向他们表达任何我对他们的感谢或者爱意,但是我心里明白,我是爱着他们的,而且是深爱!
此时此刻,耳畔回想着刚刚QQ上一位小学同学的留言:“新年了,小娅你要幸福哟!别忘了父母,记得给他们新年祝福……”“别忘了父母”这五个字深深刺进我的心中。我,早已忘记父母了么?我,是一个不孝顺的孩子么?
答案是:不!
继而,我拿起电话,首先拨通了妈妈的电话,说了一些什么话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我仿佛听见妈妈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挂了妈妈的电话,爸爸的电话又响起,除了关于学习的话题,他没有多说什么,语言中带着严厉。我没有过多的话要说,只有三个字:我会的!
真的,我会的!2008年的第一个承诺,就是好好学习。爸,我会的!
自小丧母,父亲弃她而去,为了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考上大学的她,在离校几十公里的农村租了一间房子,带着瘫痪的养父求学。为了给养父看病,她卖过报纸,发过传单,端过盘子,拿着奖学金的同时还兼做着4份家教。大学毕业后,她又毅然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带着病榻上的养父来到农村中学任教……这是刚刚获得“2006年中国年
度教育新闻人物”称号的湖北省高中女教师陈敬道的真实事迹。
陈老师的故事让人联想起不久前郑州大学某学院给学生布置的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这份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业,内容之一就是让他们在大年初一那天按照中国的传统礼节向父母磕一个头,以此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此之前,某校也曾因给学生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的特殊作业而引起较大的反响。
从“带父求学支教”到“带母远游过春节”,从“为父母洗一次脚”到“给父母磕一个头”,有关“新时期孝道”的话题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孝亲敬老缘何知易行难
给学生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磕一个头”的特殊作业,并非事出无因。不少学生对如何行孝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很多人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武汉市一项关于青少年孝亲敬老行为的抽样调查显示:63%的人能写出父母生日的准确时间,68%的人知道父母最爱吃什么;但是65%的人经常与父母顶撞、发脾气,70%左右的人从来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孝亲敬老知易行难的问题突出。
“道理其实我也懂,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毕竟很多想法和父母他们那代人还是不一样的,一不小心就会吵起来。”浙江大学新闻系的小吴同学认为这种现象还是正常的。
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分析,造成这种学生孝心与孝行背离的根本原因是转型期社会的结构断裂和价值迷失,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孝道教育都有所缺失。比如很多学生从来没有在家里听过有关“孝亲敬老”的传统故事;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课程设置中往往忽视“孝亲敬老”的思想教育。同时,家长对子女娇纵溺爱和言传身教的弱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夏学銮建议,家长应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形式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例如在子女生日之时要让他们了解母亲的怀胎之苦、生子之难。中小学应该把“孝道”纳入学校的道德教育中,要把“卧冰取鲤”、“乌鸦反哺”这样动人的故事编写进中小学课本,让青少年知道什么是孝顺以及如何尽孝道。
内容与形式孰轻孰重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几千年来,“磕头”、“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灵”等仪式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内容。而当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更是严格保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个字吗?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呢!世界都充满“孝”。
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
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妈妈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时候,我就为她做饭,自己随后再吃。虽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给我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但是我也不能以为内这一点而不孝顺她。
因为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
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回想这几年我做过许多对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谅我这不孝之子。
从今往后,我要对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我相信您慢慢就会感觉到儿子长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
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
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儿子。 “孝”的含义太深刻了! 指导教师:刘烨 简评:对孝心的含义理解得很透彻,,说理再展开更好. 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
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
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
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
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
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
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
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
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夫孝,始于事亲也 ------------------------------------------------------ 我们中国人都讲究孝顺,大家一直认为孝顺是传统的美德,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国家的优良传统。有这么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绝对不可以把他当朋友去处。
我的父母都是孝顺的人,我爷爷老年后一直居住在我家,直到有一天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客气的说,我们几个兄弟姊妹也很孝顺父母。
姐姐条件好一些,在经济上对老人关照的多一些。我和哥哥没事的时候也总往父母家去,今天买点水果,后天买点糕点。
实际上,老人倒不一定是盼望子女去买什么东西。老人高兴的是子女的生活都很好,最盼望的是和子女聊聊,说几句话。
能隔三差五的看见子女,就是老人最大的开心。 父亲离岗好几年了,可是因为写公文很有名气,就有一些机构总找父亲,于是父亲离岗后仍然很忙。
老了的父母自己居住,两个人生活了一辈子,给我的印象似乎是争吵了一辈子,老了的时候更为严重。对于父母这样的情况,我们几个子女都清楚,。
搞不懂,给点建议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安排一些假期活动,快乐充实的寒假生活会对学生新学期的学习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寒假去旅行 在假期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出门短暂旅行,让孩子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在出行前,家长应有计划地让孩子阅读一些关于旅行目的地风物景观、民俗人情等方面的书籍,让普通的娱乐之旅变成孩子的学习之旅。
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千山晚报小记者团、各类冬令营之类的集体活动,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寒假常锻炼 寒假里,很多孩子因为天气冷,大大减少了户外活动量,春节期间饮食又变得没有节制,容易导致体质和免疫力下降。
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简单的锻炼计划,通过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游戏项目保持孩子的运动量,并鼓励孩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同龄孩子进行集体游戏。 寒假学本领 利用长长的假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学一种“技能”,如学习一种乐器的演奏,或是学会滑冰、游泳、画画、做一道菜等本领。
寒假之中有春节,孩子们大多会得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一些储蓄、利率等简单常识和“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念,使孩子的自主消费更为合理。
寒假读好书 寒假图书推荐: 《〈史记〉故事》司马迁/原著朱文叔/编著 《唐诗三百首》(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底出版的图文本) 《寄小读者》作者:冰心 《十万个为什么》(推荐新世纪版)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美)马克·吐温 《爱的教育》作者:(意)亚米契斯 《小王子》作者:(法)圣·德克旭贝里 《格列佛游记》作者:(英)斯威夫特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笛福 寒假做好事 除了学习和锻炼,假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的好时机。家长应利用假期对孩子进行公益、环保教育,比如鼓励孩子每天打扫一段公共楼道;帮妈妈提菜篮去市场,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或是要求孩子每天做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位网友告诉我,她中年丧偶,人到老年,没想到独子结婚后,为了占房子用了很多办法想把她赶走。为了缓解矛盾她远离故土,在没有亲人和孤独寂寞中度过每一天,过年过节儿子从没问候过;每次回去,孙子笫一句:“你什么时候走?”心寒啊!真想找个人倾诉,可异乡哪有人陪她聊天?有时看见拾荒的,都想跟人家多聊几句。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解救她。
常言道:清官难办家务事,探讨这个主题有必要先撇除各种纠纷,譬如说财产纠纷所造成的积怨,父母离异或再婚后双方儿女之间的纠纷等等,作为各种特殊状况下的个案,其背景和根源太复杂,只能归法律处理,舆论所能做的至多是个案分析或谴责,所以,我们可以探讨的只是父母和儿女关系在道义上的共性问题。
城市中不少老人的处境很可能大同小异,特别是那些空巢老人,这些老人死亡多日无人过问的报道屡见不鲜,膝下多个儿女却为争夺遗产不得安宁者时见报道。
我想,当今看待老者跟年轻一代关系的“孝为先”,很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当代的亲情需要一个平等的关系,不是从属的关系,可是自古以来,所谓三从四德,父母至上,父母之命不敢不从,夫权至上,做妻子的不敢不从,儿女屈服于父母之命,俯首贴耳,惟命是从,不敢稍有违抗,是为孝,儿女未成年以前,挨骂甚至挨打司空见惯,少有家庭把父母与儿女的关系当成平等关系,少有谆谆善诱,少有尊重儿女的正常意愿,于是,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从不受尊重到有了自尊,往往处于逆反之中,这是中国家长式家庭的普遍现象。
实际上,儿女从懂事开始,主导方面是父母,父母处于强势地位,为人父母者尽管可以在儿女独立生活以前不尊重儿女的正当意愿,一旦儿女自立以后,主导方面转为儿女,儿女处于强势地位,父母片面要求儿女尊重的指挥棒就很可能失灵,过去是儿女哭哭啼啼,现在轮到父母哭哭啼啼了,父母教育失当,往往种下了儿女人生道路上一次又一次逆反的后果。
看起来,中国上千年以来的“孝道”当今之所以成为难念的经,难就难在“孝道”的内涵,奉为“百事孝为先”的金科玉律能否赋予新的含义和阐释,孝道讲的是亲情,现代含义的亲情要讲究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亲情离开道义上的平等关系是难以维系的,国人似乎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亲情概念,西方的孩子遭遇父母打骂或者不服管教时,孩子是会报警的,对于父母惟命是从的现象比较少见,违抗父母之命就被指为不孝,更不可能,孩子长到18岁算是成人,父母更不可能干涉太多。上述网友所诉说的亲人如何才能得到救助呢?谁之过?是老人之过抑或儿孙之过?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是可能来不及了。
今天不少老人可悲可叹的尴尬处境,需要为人儿女者设身处地理解,历史难以逆转,不怪老人,只怪古训所造成的误区;需要老一代对自己跟儿女的平等关系重新审视;需要社会关注,建立社区老人服务网以弥补由于孝道观念缺位所造成的现实。转型社会包括观念上的转型,不光是“孝道”,广而言之,包括孝道在内的亲情,父母与儿女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妯娌之间,莫不是如此。
日出东方,那是东方的色彩。身披万丈霞光,去迎接崭新的一天。这一刻,中国梦因少年而添彩;这一刻,中国梦因孝道而德耀中华;这一刻,中国梦因希望与活力并存而梦圆……
古老的文明滋润着华夏每一寸土地,洋溢着无限的光彩。生于斯,长于斯,永不分离。泱泱大国,因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以和为贵,以人为本的中华大国,厚重磅礴、礼仪之邦的大国感染着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如此的刚柔并济的国度却是以“百善孝为先”来治国安邦的,也就是这样,中华孝道才得以传承、延续,让这个国家与名族才更加的融合、繁荣、康泰,尽享小康社会的天伦之乐。
观看了由CCTV主办的2013年度“最美孝心少年”。让我心灵得到的一种孝的升华。泪水感动的场面,让我一次又一次的禁不住流下男儿泪。
人世间,最珍贵的就是爱。爱情、友情、亲情这三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最珍贵的。真情尚在,善意尚在,美丽尚在。这一刻,你我他将用孝心的接力棒去传递正能量,点燃每一个角落。
一位少年,用自己弱小的身体,去承受着生活的痛苦,去承担着家庭的重任。背着身患重病的妈妈千里寻医,到处筹集医疗费用,到处捡破烂、拾垃圾来维持生活……
艰苦辛酸的生活并没有压倒他们,而是他们用这积极向上的乐观姿态去面对生活。他们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并没有放弃。他们也有理想,也有未来。
对于同龄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同龄的学生来说,家庭条件优越,生长在父母的怀抱中,无忧无虑。然而他们却经历过多少来之不易的时间。是时间、是生活在磨砺着他们,让他们对于同龄人来说,很显然是成熟的。困难压不倒他们。面对家徒四壁,面对困境,却一丝没有放弃身患重病。也许这就是孝心最为高尚的诠释吧,这份孝心足以感染华夏的热土,这份孝心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
老天有眼,天佑我中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就是回报。是他们的事迹被我们的CCTV发现;是他们用生活的道理来给予心灵的讲解;是他们的这份孝心让中国的孝道又添彩一份!
男儿当自强,巾帼不让须眉。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中国梦不是梦,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少年中国从这里起航,从孝心做起。
我们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对孝心的诠释。也许孝心并不难,只需要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次回家,一个电话,一声祝福,一顿饭菜,一次洗脚……
父母真是不简单,天下的父母亲对于儿女的这种感情都是真实的。可天下的儿女有几个能够做到这样子的,用孝心做到这一切。孝心无价,孝心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生我养我的父母亲,怀胎十月,养育的20年的感情是不可能分开的,血肉之情更是不可能分离的。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都这么有灵性,人,更要懂得亲情可贵,父母亲可贵。常回家看看,回家,就是给予父母情最大的安慰。是时候该让父母亲享享清福了,是时候该让父母亲看看都市的繁华了。
恩泽东方的孝道并没有断开,而是另一种诠释,而是新生。
孝心少年,为我添彩。最帅的少年莫过于他们,最美的少年,莫过于他们。让全世界都能够听到我们少年的呐喊,让全世界都能够感受到东方孝道的魅力!
喝彩中国梦,因孝心而梦圆,因孝心而添彩。让大爱的种子洒向万里疆土,传播世界每一个角落。
中国梦,后继有人了,传承千万载的孝道得到发扬光大。孝心少年,给予我们中华大家庭最美的未来,给予我们炎黄子孙最美的梦幻!
我为父母尽孝心
放暑假了,这漫长的暑假要怎么过才愉快而又充实呢?对了,我可以帮爸爸妈妈洗碗,洗一个暑假,不要工钱,为的是尽一份孝心。这样,既充实了自己,又快乐了家人,岂不是一举两得!
我和董事(爸爸)、老总(妈妈)口述协议:本人愿为“陈氏集团公司”无偿服务一个暑假。甲方:爸爸妈妈,乙方:小陈。本协议的最终解释权归“陈氏集团公司”。好了,爸爸妈妈,你们就等着看我的表现吧!
晚上,吃过晚饭,妈妈把碗放在水池旁边。我立刻放下书,来到水池旁边,开始我的“孝心大行动”。
我瞟了一眼要洗的碗和盘子,有食用油,得用洗洁剂。用多少呢?这个问题就像一只拦路虎,拦住了我的去路。先滴三滴试一试,不够了再加。于是,我滴了三滴,然后把滴了洗洁精的丝瓜刷揉了几下,把泡沫揉出来后,把水龙头打开,拿碗接水。水花溅了我一身,如果不仔细看,你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搞喷泉工作的人员呢!我立刻把水调小,这场“大雨”才算停止。我用水把碗冲了一遍,然后左手拿碗右手拿丝瓜刷,把碗旋转着,用丝瓜刷擦了一遍,然后用手摸一摸碗内,看看有没有东西粘在碗内。最后,用水冲碗,一直把泡沫冲干净后才能称得上是完全洗干净了。
等我把所有的碗洗干净后,我才发现我的双臂又酸又痛,这碗还真不好洗呀!妈妈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洗碗、做家务,真是辛苦了。
我在暑假中每天都要洗碗,我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帮爸爸妈妈干家务,很光荣,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美孝心少年
今天看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看到他们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奋发有为。通过树立新时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弘扬励志成长、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也要用真诚的心和深沉的爱,爱护家人,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父母排忧解难、帮父母照顾弟妹、代父母担当家庭责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借着“最美孝心少年”的契机,我想讲讲我班王广红同学的孝行。
这是个身体瘦小,却有着极强生命力和“孝心”的孩子。王广红,孤儿,在12年前被现在的父亲收养,养父在1994年的煤矿事故中落下了终生残疾,该生家中还有常年重病卧床不起的养祖父祖母。其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但是,生活的重担却没有压倒这个善良、纯朴的家。
据小广红的养父说,小广红四岁时就学会了做家务,每天都起的很早,打扫院子卫生,生火做饭,为年迈体衰的爷爷奶奶洗衣服,最后才匆匆的吃几口去上学,我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我班有这样的同学而骄傲。
小广红的邻居们也告诉我说,小广红非常孝敬养父,有好吃的东西都要给养父留着,从来不伸手向家人要漂亮的衣服,她的衣服都是穿亲戚家穿剩下的,但她从来没有怨言,反而渐渐的养成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这就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又触及心灵的一个12岁小姑娘的故事。
孝道感悟作文
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孝道
前两天,读了一篇文章,叫做《把孝敬父母当作头等大事》。这篇文章含意深刻,令人深思。
文章中主要写了乌鸦另外还有外号,叫“孝鸟”。里面说乌鸦是很孝敬父母的,乌鸦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就天天飞来飞去,不怕刮风下雨,不怕大雪纷飞,总是四处寻找食物。食物找到了,自己不舍得吃,就像小时侯父母喂它一样。因为乌鸦特别讲究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孝鸟”。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思情最深的不会超过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然而,近年来,我们从报纸上、电视上不断看到关于父母因儿女虐待而不得不诉诸法律的新闻报道。还有“他(她)不管父母,我也有权利不管!”这些话,出于儿女之口,听了实在叫人寒!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还有些青年人认为,给父母亲吃的、穿的、喝的,或者每个月往家里寄几个钱就是孝敬父母了,其实,这不一定是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和颜悦色,说话温和一些,脸上带着微笑。现在有些年轻父母,一抱起自己的孩子,总是眉开眼笑:“我的乖宝宝!”可是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却是另一副面孔,甚至是厉颜厉色。一般来讲,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高,并不是非得要好吃好喝的,你把米饭、面条或者几个小菜往餐桌上一放,叫一声“爸爸妈妈,吃饭了!”父母吃起来也是很香的。相反,你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往餐桌上一摆,一言不发,即便是再好吃的东西,父母也吃不香。
中国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树想安静,可是,风总是不停地刮,它没法安静下来;儿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孝敬父母,否则一切都要来不及的。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给父母端茶倒水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