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具有哪些基本要素呢?在社会工作文献中经常被提及的是:(1)尊重(与其相对的是拒绝);(2)同感(与其相对的是空泛的建议);(3)真诚一致(与其相对的是不一致);(4)工作者的自我袒露(与其相对的是自我封闭);(5)现实性(现其查对的是逃至过去或未来);(6)具体性(与其相对的的抽象性)。
帕尔曼认为,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要素,除正确的同感、非占有的温暖、接纳、真诚外,还有专业关系的目的和权威。康普顿和加拉卫认为,所有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有七项要素。
(1) 关心他人(moncern for the others) 工作者对案主的关心来自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信念,只有在无条件肯定案主的生活和需要的信念下,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关心,关心是想了解案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并很愿意协助案主去解决问题。 以真诚一致的非语行为、温暖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专注地倾听案主对问题的叙述是传达关心的主要方式。
(2) 承诺与责任(commitment and obligation) 当工作者决定接案,等于向案主作成了某种承诺,即工作者愿意尽力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工作者就此对案主负起了一份责任。在现在个案社会工作中,这种承诺与责任往往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契约包括治疗的目标以及实际评估目标达成情况的方式、替案主保守秘密、会谈的时间与地点等。
一般而言,契约一旦制订,工作者不得随意单方面改变,改变契约必须征得案主的同意。工作者的承诺与责任是案主责任的基础。
(3) 接纳与期望(acceptance and expection) 接纳就是接受案主这样一个人,不论他的优缺点、他的言行举 止,我们都接受他,而不去批断他或怀疑他。为了做到接纳,我们必须抛弃以自己喜好的标准来评判他人的习惯。
接纳并不意味着工作者赞同案主的价值观或行为,而是相信案主当前不合理的思想与行为是有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原因的,虽然不一定合理,却是可以理解的。工作者为了协助案主,重要的是积极了解案主,而非去评断对错或好坏。
接纳的态度来自于人的潜能的基本信心。一个人的行为、言语、心理、情绪可能都是消极的、错误的、非现实的,但这并不烦碍他为我们所接纳、尊重,因为,作为一个人他有向善的动力和实现自己潜能的能力。
他的问题是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能力不足、判断力不成熟、资源缺乏或机会被剥夺等而产生的。 非评断的尊重、礼貌、温暖、兴趣、关怀、个别化、敏感性、成长的期望和了解,都是接纳的本质之一。
表达接纳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专注与倾听,并作同感的反应。不过个案工作者在表现接纳上会遇到一些困难,因为个案工作者也是人,有他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案主的行为有时难免有对或错、好或坏的评断,并在情绪上表现出来。
因此工作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真正接纳案主。(4) 同感(empathy) 同感就是尝试进入案主的内在心理世界,用案主的眼光来看问 题。
工作者允许案主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同时有会尝试进入案主内在知觉世界中去体会和了解案主的感受和思想。正确的同感,不仅有助于专业关系,还能案主生疏解被压抑的情绪,增进案主的自我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罗杰斯(Carl Rogers)认为,同感是准确地知觉他人内在的参考架构和一直持续的情绪要素,好像是他人,但是没有失去“好像”这情况。同感并不是与案主的完全认同,同感是吧自己放在对方的感觉和内在参考架构之中,同时又保持客观性。
个案工作者保有自我,随时可以跳出案主的感受和思维。(5) 真诚和一致性(genuiness and congruence) 真诚是指不虚假、不欺骗、不使用策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真诚的人其口语和非口语的表达是一致的,给人整体的感受。工作者能否开放自我,以真诚的自我与案主互动,是由工作者的成熟度与自信心决定的。
真诚的人能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觉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表现,并且能接纳自己而不欺骗自己。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真诚,然后才能有可能对别人真诚。
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真诚就是吧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向他人袒露或表白。其实,为了案主的利益,工作者肯会有所隐瞒,但这并不违反真诚的原则。
真诚是指一种基本态度,它产生于工作者的自我开放,如工作者在与案主相处中不需要掩饰什么、显示什么,不存在自我防卫机制。相反,想到什么说什么,即使对案主有损也在所不惜,这绝不是真诚。
(6)权威和权利(authority and power) 在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对案主拥有一定的权威,这是正常的,也是工作者能促使案主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者作为助人者对被助者本来就具有权威,当然这种权威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发展与强化。
权威将使个案工作者容易引导案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在必要时,容易接受来自个案工作者的建议和忠告。机构和个案工作者的专业权威相当重要,专业关系中无权威因素,则个案工作者不易影响案主。
同时,个案工作者对案主也拥有一些权力,如是否提供服务、是否提供经济补助、一周见面的次数等。权威与权力在个。
个案观察1: “郑世炀,加油,加油”。
孩子们正起劲地在为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呐喊助威,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穿衣比赛。再看世炀,胖胖的身体在不断地扭动,身上那件羽绒背心怎么穿都是扣子面朝后方,惹得孩子们一阵大笑。
经过一番比拼,比赛结束。孩子们穿好鞋子下了床,只有世炀孤零零地站在比赛场地,伸着两胳膊,倒穿着背心,难为情得一动不动。
个案观察2: 要出去做操了,孩子们开始换鞋子,见世炀一屁股坐到地板上,用力地向前弯曲上身,努力使双手去够自己的鞋子,好不容易拽掉了小白鞋,他便开始穿皮鞋,见他捞起左脚的鞋子硬往右脚上套,三拽两拽却怎么也穿不上,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穿戴完毕,他用渴求的眼神望着我,声音低低地说道:“老师,我穿不上。”此时,一旁的浩瑞中国忙蹲下身说:“没事,我来帮你”。
一边将其胖胖的身体从地上拉了起来。 个案观察3: “老师,世炀不吃饭”,见小朋友告他的状,他中国忙解释:“老、老师,我不饿,我已经吃过饭了,”我坐到他跟前,告诉他早餐是每个小朋友都要吃的,这样你才不会浪费粮食啊。
可他仍是振振有词:“我不饿,我不想吃。”看他如此坚决,我也铁下心,非让你将早餐吃了不可。
于是,我说道:“世炀,如果今天的早餐你不吃,那你今天的工作就什么也别做了,只好等你吃完才可以去进行,你看行吗?”他僵持了老半天,最后还是无奈的极不情愿地吃了。事后,经过我的调查才知道,原来早上临上幼儿园之前,妈妈已给他吃了三包方便面外加两个鸡蛋。
好家伙,这饭量也真够吓人的。也难怪小世炀吃不下去了。
个案观察4: 晚上,妈妈来接世炀,一见到妈妈,他的小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刚走到门口处他就想出门,我提醒道:“世炀,你还没有换鞋穿衣服呢。”无奈,他只好坐到地板上开始重复着对他来说极为复杂的“工程”,缓慢、费力, 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穿戴完毕,一出门,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晚给我买酸酸乳和锅巴”。
妈妈示意其跟老师说再见,可他全当没听见,仍是软磨硬泡要妈妈答应他的要求,最后妈妈妥协了,条件是跟老师说再见。 个案观察5: 我为世炀单独展示工作,刚到一半,他便中国中国地说道:“老师,我会了。”
说完,一把从我手中抢过教具,见他迟迟不动手做,我问:“为什么不做呢?你不是说已经会了吗?”他动了动手中的彩色串珠,有点无奈的地看着我。于是我重新给他做了一遍展示,这回我想他应该没问题了,便请他自己来操作一遍,没成想,他干脆不做了,直挺挺坐在椅子上眼睛呆呆的。
此时已到吃饭时间,我提醒世炀,你的工作还没有进行完,等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吃饭了,加油。可任凭我怎样说,他还是无动于衷,既不收拾工作也不去吃饭。
咳!还真是个个性特强的孩子。 个案分析: 世炀是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说起话来有些口吃,而且越是着中国的时候,口吃越严重。
通过他在幼儿园的一系列活动与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比一般的同龄幼儿稍差,而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礼仪方面的教育,虽然小家伙的头脑比较灵活,反应问题也相应较快,但是由于长期在家庭中受到老人以及父母的过度娇惯与宠爱,性格执拗外带倔强。为此,父母也明确地感受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一再交代老师来尽量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行为。
针对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和家长取得联系,做了更详细地了解与沟通,以便对孩子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其各个方面的能力。 教育措施: 1. 首先,我们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幼双方都明确问题的所在,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 做好家长的工作。究其原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主要是家庭成员过度溺爱与包办代替所造成的,首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家长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要逐步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来做事,更要充分地认识到良好生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将是对孩子受益终生的事情。
3.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根据孩子的现状,采取了一定的方法与措施,我们不定期地在班里举行幼儿生活技能方面的比赛,如:穿衣服、系鞋带、系纽扣、系拉链、叠被子、叠衣服等生活技能项目,还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以及结合主题教育相关内容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每当孩子出现稍微的进步,我都会及时得给与鼓励与表扬。对于孩子身上任性的一面,我会经常与其单独交谈,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多次给其讲明道理,使其能明白有些事情是绝对要讲究原则的,是要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并且拿身边的小朋友来做榜样和示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家园的共同努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完全得到解决,自我控制与约束力也进一步加强,孩子的倔强性格也在规则与制度的调控下慢慢的发生着改变,今后我们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为培养孩子更加健全的人格而再接再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