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190到250摄氏度,误差超过5摄氏度,整条电缆就可能报废。”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实训基地,32岁的国网邹城市供电公司输配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工程师程杨一边演示高压电缆搪铅工艺,一边向学员讲解。只见他仅隔着一层布,将高温熔化的铅合金精准塑形到电缆接头上,动作如行云流水。这项工艺被称为“指尖芭蕾”,全国掌握者寥寥无几。
搪铅工艺的关键在于对温度和手感的极致把控。2023年,程杨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凭借这一绝技斩获电力系统运维项目银牌,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电缆剥切更考验耐心与精准。程杨曾为一条故障电缆连续挥刀近8000次,将屏蔽层刮除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再将其手工打磨至1微米的粗糙度。“眼睛就是尺子,指尖就是仪器。”程杨说。2023年,程杨带队在全国电力行业电缆竞赛中夺得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
“沟里烟太浓,我去。”2021年,某县35kV电缆因火灾导致两个乡镇停电,抢修现场浓烟弥漫。程杨戴上呼吸器,第一个冲进有毒气体弥漫的电缆沟。同事拉住他:“太危险了!”他摆摆手:“我是党员,必须带头。”半小时后,他锁定了故障点,为抢修争取了10小时黄金时间。
2021年,一家化工企业电缆环流异常,面临全厂停工风险。企业负责人焦急求助:“程工,您一定得帮帮我们。”他连夜赶到现场,仅用半天便查出设计、敷设等方面的多重问题,并通过带电操作消除隐患。
“师傅,我总刮不干净屏蔽层。”在国网技术学院的课堂上,学员小王满脸苦恼。程杨笑着接过工具:“手腕发力要柔,刀尖角度要准。”他手把手示范,直到学员豁然开朗。
作为中电联、国网电力电缆培训师,程杨的足迹遍布全国。他主创的“110kV电缆绝缘屏蔽处理”课程获评山东省“金牌课程”,累计授课超1700课时。很多学员感慨:“程老师的课既有理论,又有‘绝活’,听得人热血沸腾。”
“技术需要传承,匠心得靠接力。”程杨说,电缆是城市的“血管”,他的任务就是让“血管”畅通无阻。8年来,他参与处置电缆故障抢修百余次,将经验凝练成3本专业著作、4篇论文,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